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中国农机行业:不在自强中崛起,就在依赖中沉沦

分享至

2025年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的铿锵脚步声渐近,这脚步声不仅昭示着中国军工的自立自强,更应成为中国农机行业的警钟与号角

此次阅兵,中国军工自主创新的成果将再次以磅礴之势展现在世界面前。从东风导弹到歼击机,从主战坦克到信息化装备,这些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防利器,标志着中国军工已经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与此同时,在中国广阔的田野上,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进行。国产大马力拖拉机正在与约翰迪尔、凯斯、克拉斯等国际巨头展开激烈竞争。这是一场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战役。

01 军工自立:一面镜子

中国军工行业的发展历程,为农机行业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镜像。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军工同样面临技术落后、人才流失、产品竞争力不足的困境。

通过坚持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中国军工企业逐渐走出低谷。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独立研制各种军事装备的国家之一。

军工行业的成功转型得益于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隐形战机到航空母舰,国家层面长期稳定的支持政策为军工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反观农机行业,虽然同样关系到国家安全,但获得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与军工行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差距直接体现在产品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上。

02 农机困境:严峻现实

国产农机行业面临的现实十分严峻。在大马力拖拉机领域,国产产品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2024年国产高端大马力重型拖拉机在新疆兵团和北大荒垦区的补贴销量仅为78台,市场占比只有36%。

关键技术方面,无级变速技术、智能控制系统、高效液压系统等核心技术仍然依赖进口。国产大马力拖拉机的可靠性、使用寿命和作业效率与约翰迪尔等国际品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企业规模方面,中国农机企业呈现“小而散”的特点。2025年中国拖拉机企业发展潜力排名中,虽然中国一拖、潍柴雷沃等企业位居前列,但与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等国际巨头相比,规模和经济实力不可同日而语。

研发投入不足是制约国产农机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农机巨头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以上用于研发,而国内企业这一比例普遍低于3%。投入的差距直接导致创新能力的差距。

03 粮食安全:不能承受之重

农机行业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而农业机械化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手段。没有强大的农机工业,就没有稳固的粮食安全。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使得关键技术和技术装备的进口面临不确定性。如果农机行业过度依赖国外技术和产品,一旦供应链中断,将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历史经验表明,关键领域的技术和装备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军工行业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农机行业同样需要做到这一点。粮食安全不能建立在对外依赖的基础上。

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中国粮食需求将持续增加。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导致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这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通过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来弥补劳动力不足。

04 沉沦代价:菜单上的命运

“帝国主义永远都是唯强者论,你若不强,永远只能待在菜单上。”这句话精准描述了国际竞争的残酷现实。在全球化竞争中,没有强大的实力,就只能处于价值链低端,任人宰割。

农机行业如果不能在自主创新上取得突破,将永远只能在国际巨头的阴影下生存,赚取微薄的加工利润,无法分享高端市场的丰厚回报。行业将陷入“低端锁定”的困境。

技术依赖的代价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国际农机巨头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可以影响国内农机的技术路线、产品标准和市场格局,进而影响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更严重的是,如果农机行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将难以根据中国农业的特殊需求开发定制化产品。中国地域广阔,农业生产条件复杂多样,需要针对不同区域特点的农机装备。

05 突破路径:自立自强之道

中国农机行业必须走自立自强之路。要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突破无级变速技术、智能控制系统、新能源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创新联盟。借鉴军工行业的发展经验,整合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形成创新合力,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改变当前“小而散”的产业格局,通过市场化手段形成几家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型农机企业集团。

要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农机行业需要机械、电子、控制、软件等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

06 政策支持:不可或缺的力量

农机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要制定长期稳定的支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首台套政策等,为农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要完善标准法规体系,加快智能农机、新能源农机等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通过标准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要加大对国产农机的采购和支持力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国产农机,为国产农机提供应用场景和迭代改进的机会。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企业创新投入。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让创新者得到合理回报。

07 未来展望:崛起或沉沦

中国农机行业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国际竞争压力加大,技术差距明显,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未来五到十年是中国农机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抓住机遇,突破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国产农机就有望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如果错失发展机遇,未能突破技术瓶颈,国产农机就可能被进一步边缘化,甚至失去国内市场的主导权。这将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农机行业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坚持自立自强,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农机行业已经失去了沉沦的资本。帝国主义的本质从未改变,国际竞争的规则依然是弱肉强食。农机行业必须从军工行业的发展中汲取经验,走出一条自立自强的道路。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农机装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没有强大的农机工业,就没有稳固的粮食安全。这不仅是行业问题,更是国家战略问题。

中国农机行业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农机行业不能缺席,也不应该缺席。中国农机行业必须崛起,也必将崛起。因为这不仅关乎行业生存,更关乎国家命运。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北京市贸促会与海淀区领导一行调研中科原动力 助力农业科技国际化发展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德孚传动科技
68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