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庆祝新中国76岁生日:农机化新质生产力夯实大国粮仓

分享至

2025年是新中国成立76周年。76年来,中国农业经历了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的历史性跨越,其中农机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夯实“大国粮仓”的核心支撑。从1960年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下线,到如今智能农机“出海”、高端装备打破国外垄断,农机化不仅见证了新中国农业的成长,更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形态,为粮食安全注入了持久动力。

一、农机化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体到农机化领域,其核心内涵包括:

技术突破。以智能控制、无级变速、动力换挡等核心技术为支撑,打破国外高端农机垄断(如中国一拖的高端拖拉机);要素优化。通过智能农机、大数据、物联网等,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自动化、规模化”;产业升级。从“传统农机制造”向“智能农业装备”转型,推动农机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二、新中国农机化的发展历程:从“铁牛”到“智牛”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机化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逐步形成新质生产力:

阶段时间核心特征典型成果
起步阶段1949-1978普及传统农机,解决温饱问题1960年中国一拖生产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开启国产农机时代;累计生产百万台传统拖拉机。
改革发展阶段1978-2012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国外技术中国一拖成为行业龙头,大中型拖拉机市场占有率居首位;农机产量大幅增长,支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业生产。
新质生产力阶段2012至今科技创新引领,向智能、高端、绿色转型推出无级变速、动力换挡等高端拖拉机,打破国外垄断;智能农机(如无人驾驶、精准作业)普及;产品出口到90多个国家。

三、农机化新质生产力夯实大国粮仓的实践

1、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粮食产量

智能农机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农业作业效率。例如中国一拖的智能拖拉机实现“精准播种、自动施肥”,每亩作业时间缩短30%,产量提高15%;玉米亩产从1978年的“四五百斤”,提升至2023年的“1700斤”,其中农机化贡献率超过40%。

2、打破国外垄断,保障供应链安全

中国一拖等企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推出高端拖拉机(如无级变速机型),打破了约翰迪尔、凯斯等国外巨头在中国高端农机市场的垄断。2023年,中国一拖高端拖拉机出口到欧洲(荷兰、德国等),实现“智牛出海”,保障了粮食生产的“装备安全”。

3、支撑规模化生产,应对粮食需求增长

随着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大中型农机成为“主力军”。中国一拖累计向社会提供380万台拖拉机、340余万台柴油机,支撑全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3年达13908.2亿斤),实现了“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目标。

四、未来展望:以科技创新引领农机化新质生产力

根据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未来农机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包括:聚焦智能控制、高端零部件等“卡脖子”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可降解农膜、生物饲料”等绿色农机,推动农业“低碳循环”;培育“懂智能农机、善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机化应用水平。

新中国76年的农机化历程,是“科技兴农”的生动缩影。从“铁牛”到“智牛”,从“国内普及”到“国际竞争”,农机化新质生产力不仅夯实了“大国粮仓”,更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创新的持续推进,农机化将继续书写“中国饭碗”的新传奇!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七星农场万亩智慧农场开镰收割 科技赋能奏响丰收序曲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汉中樵夫
901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