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商务套装之重:谁为谁体面买单?

分享至

听一位业内人士说,某服务型企业召开商务会,要求员工自掏腰包购买指定类型、颜色商务西装,几乎成为一种惯例。有员工调侃,“后续开会,会不会让员工买辆买不起的标配汽车代步”。让人感到不解的是,一些对外活动部门员工曾多次建议,员工补齐差价,由企业将工作服制作为商务西装却屡次遭拒。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本世纪初,某企业驻外员工月入仅千余元,有次因会议较急且没有从朋友处借到商务西装,却被迫支出四百元购买了一套。为此,省吃俭用了好几个星期。这个在商务场合看似必备的“战袍”,其成本却由员工单肩承担,令人不禁感慨。

企业既要求员工成为品牌形象代言人,却又在西装购置上吝啬于担当,实为矛盾。西装之于商务人员,已非个人喜好装饰,而是如同车间工人的工装,是开展工作的必需装备。当企业将购置压力转嫁于员工,尤其对于月薪相对较低的基层员工,一次价格不菲的西装支出并非员工意愿。相关规章虽未明列西装于“劳动保护用品”,但若为岗位强制要求且费用高昂,此般行为却是具有商榷空间。

反观诸多成熟企业,其统一西装制服恰如一面无声旗帜——既免除了员工的经济重负,又使专业形象内外如一。

相关企业当明察,西装负担之重,不应由员工独扛。整体化一、颜色一致的商务西装确实好看,能够体现办会、办展风格。有的企业根据不同的活动,一会要求这种颜色,一会要求另一种颜色,实施不同的要求,相信部分员工会不堪重负。那些常需参与商务活动的员工,其西装理当纳入工作服体系,由企业统一配发。此举既彰显企业对员工的真切关怀,更是以制度化方式确保企业形象统一、专业、可信。工作服的价值不在其本身,而在于其背后所体现的尊重与担当。

“体面”二字若只刻在员工肩头而非企业责任簿上,便不过是一袭华美却沉重的外衣。唯有企业俯身担起西装之重,那笔挺的轮廓里才真正挺立起尊严与温度——那才是商务场合中最有力量的形象标识。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6地23天10场!凯斯MAGNUM4004北疆巡演展示硬核实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蝼蚁看农机
112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