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皖东田野上,有一位95后的年轻农机手正用现代化装备书写着新时代的农耕篇章。陈小云,这位安徽天长市大圹圩农场的青年职工,不仅是当地农机服务领域年轻一代的佼佼者,更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农人”的鲜活注脚。2013 年起步至今,陈小云已从一名普通农机手成长为带领十余人团队、年服务农田面积近1.4万亩的带头人。凭借对先进农机装备的执着追求,他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了一幅 “科技赋能农业、青年振兴乡村” 的生动画卷。
青春扎根田野,与先进装备共成长
“农机是农人的帮手,选对装备才能种好田。” 这是陈小云深耕农业服务十二年来的深刻感悟。2013年,刚踏入农事作业领域的他,便敏锐察觉到机械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作用。从最初操作轮式收割机,到 2016 年购入第一台久保田 PRO988Q 收割机,再到 2025 年添置久保田 EX118Q 收割机,他的装备升级之路,恰是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微观缩影。
在插秧机领域,陈小云与久保田的“缘分”更为深厚。2013 年首次使用久保田高速插秧机后,他便认准了久保田设备的高性能、高耐久性。从SPV-6CMD到 NSPV-6CMD 再到 KA6,十余年间设备的不断迭代更新,见证着他从个体作业者到团队带头人的蜕变。“久保田的结实耐用、保值率高是出了名的,粮食损失率低、维修响应快,这些都是我们农机人最看重的。” 正是基于对先进装备的精准选择,他的作业效率逐年提升,2025 年个人插秧作业面积达 4000亩,收割机作业面积达1800亩,较起步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抱团发展闯市场,科技服务惠乡邻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能撬动一片田野。”2022 年,陈小云牵头组建农机服务团队,十余名成员同心协力,将服务范围聚焦于大圹圩农场及周边区域。不盲目追求跨区作业的“广”,而是深耕本土服务的“精”,这种精准定位让团队迅速积累起良好口碑。随后,陈小云与几个合伙人又牵头成立了“天长市展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平台购置先进农机,不仅提升了装备水平,更拓展了服务范围(如统防统治),提升了为农场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效率与专业化水平。2025 年,团队插秧作业总面积突破 1 万亩,收割机作业近 4000 亩,相当于为周边 500 余农户解决了“抢农时”难题。
面对农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陈小云带领团队以“质量求生存”。2023 年,针对作业量与用户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他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主动适应农场生产需求,创新推出“农时进度表”和“质量承诺书”双轨机制:提前与农户对接制定作业计划,确保不耽误农时;作业中全程跟踪质量,收割损失率和插秧漏插率都控制在较低水平,这种精益求精的服务,让团队赢得了农户的真心信赖,甚至出现提前两年预订服务的火爆场景。
在带动就业方面,团队每年为周边50 余名村民提供季节性岗位,人均季节性收入超 5000元人。“跟着小云干,不仅能学技术,还能家门口赚钱。”这是农户们的共同心声。通过 “先进装备+专业服务”的模式,陈小云让更多人分享到农业现代化的红利,践行了“共同富裕”的时代使命。
逐梦现代化田野,青春建功新时代
“农机迭代快,思想更要跟上时代。”陈小云的手机里,存放着一张张“装备升级路线图”:2021 年至 2025 年,他累计投入100 余万元更新农机,从单一收割机到全程机械化作业设备,每一笔投入都瞄准“高效、节能、智能”的现代农业方向。
面对市场竞争“内卷”的压力,他始终保持清醒:“利润率下降不可怕,可怕的是技术停滞不前。”2025 年购入的久保田 KA6 高速插秧机,搭载智能导航系统,作业效率较传统机型提升约20%,油耗降低约10%。这种对先进技术的执着追求,让他的团队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年均收益保持稳定增长。插秧机单台年收益达 5 万元,两台收割机年收益合计达15 万元。
谈及未来,陈小云眼中闪烁着光芒:“要让更多农户用上好农机,让种地变成有奔头的职业。”他计划继续与久保田深化合作,引进搭载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机,实现作业数据实时监控;同时探索“农机服务+农技供应”一体化模式,为农户提供从育秧到收割的全链条服务。
从田埂间的青涩新手到农机服务的行家里手,陈小云用十二年青春证明:新时代的农人,既能扎根土地,也能仰望星空。他与团队的奋斗故事,正是无数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以科技为笔,以田野为卷,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新篇章。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