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AI BDS数字化智能化加持下的无人农场

分享至

无人农场是在人工智能(AI)、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综合应用下,实现农业生产全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操作的新型农业模式。这种农场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摆脱了传统农业对大量人力的依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一、无人农场成熟案例

1、嘉定数字化无人农场

基于中国电信5G RedCap技术,打造了集RedCap + 视频 + AI于一体的感知监测体系。通过AI监测,将智能农机作业时的高清视频实时传输至控制室,农场作业人员可在控制室对农机具进行远程启停、油门刹车等操作。利用装载的摄像头,对农机拍摄的画面进行实时检测,实现目标的检测、识别、定位、追踪等功能。同时,基于天翼物联自主研发的5G RedCap网关,可对农机具进行远程干预操作,实现水稻耕、种、管、收的全程无人化精准作业。

该项目凭借“5G专网 + RedCap终端”创新模式获第六届绽放杯上海赛区“最具商业价值奖”。相比之前使用“WiFi + 网桥”技术,5G RedCap技术的20M带宽可以保证2 - 4个高清视频同时传输,在相同作业条件下,工作人员减少30%,土地利用效率提高2.3%,单位面积水稻产量提升约2%。目前已完成4000亩农田宜机化改造以及系列农机改装,外冈镇计划新增6000余亩建设,力争至2024年底形成万亩规模。

2、奉贤铁塔5G数字化无人农场

基于铁塔广域通信基站资源和云端视联算法基数,通过放置高清AI算法感知设备、高精度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终端(BDS)、气象数据终端,以5G通讯技术为基础,实现农场作业范围内的实时全域监控,协助无人农机实现实时精准定位,并结合气象数据,为无人农作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撑。通过加设矮杆,高低结合的方式扩大视联网的覆盖范围,布置视联网点位,使用可见光、热成像两种镜头解决全天候视频监控痛点。

项目一期完成了收割机、拖拉机的智能化改造,并使用改造后的农机完成了试验田的秋收作业。春耕期间,完成了插秧机的智能化改造,打通耕种管收全流程数字化。依托无人农场周边站址资源,挂载气象采集微站、北斗卫星定位终端,实现精准测产,提高生产效率。

3、光明食品集团长江农业公司万亩无人农场示范基地

采用数字化感知手段,智能监测设备代替人眼对农业生产各类表现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地监测。无人机采用“空天地”一体化大田监测体系,可实时监测农场情况。从耕地、播种、施肥、灌溉到收获,都可以通过操作手机和电脑系统来实现。

作为上海规模最大、生产水平最高、最具完整产业链的粮食生产单位,以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积极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

二、无人农场生产模式的优势与意义

1、提高生产效率

精准作业。AI和BDS技术使农机能够按照预设的路线和参数进行精准作业,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提高了作业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例如,播种机可以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精确控制播种的深度和间距,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作物的生长质量。

实时监控与决策。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对农场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农场管理者可以及时了解作物的生长状况、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科学的决策,调整农业生产计划。例如,根据气象数据提前安排灌溉或施肥,避免因自然灾害或气候变化对作物造成损失。

2、降低人力成本

减少人工劳动。无人农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可以完成大部分农业生产任务,减少了对人工劳动的需求。这不仅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还降低了人力成本。例如,嘉定数字化无人农场在相同作业条件下,工作人员减少了30%。

提高劳动安全性。一些农业生产作业环境恶劣或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农药喷洒、高空作业等。无人农场的应用可以避免人员直接接触这些危险环境,提高了劳动安全性。

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资源合理利用。通过AI和数字化技术的精准控制,可以实现对水资源、肥料、农药等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例如,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求,精确控制灌溉水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生态环境保护。无人农场的精准作业和资源合理利用有助于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无人农场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技术研发与创新

挑战。虽然目前无人农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相关技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AI算法的准确性和适应性、BDS的定位精度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等。此外,不同技术之间的集成和协同也需要进一步优化。

对策。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建立技术标准和规范,推动无人农场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2、成本与投资

挑战。无人农场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购买先进的设备、建设通信网络、开发软件系统等。对于一些小型农场或农民来说,难以承担如此高的成本。

对策。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降低农场主的投资成本。金融机构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如贷款、保险等,支持无人农场的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产业联盟、合作经营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成本分摊。

3、人才培养

挑战。无人农场的发展需要既懂农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这类人才相对匮乏,制约了无人农场的推广和应用。

对策。加强农业院校和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建设,培养适应无人农场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开展农民培训和技术普及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应用能力。吸引和鼓励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投身农业领域,为无人农场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挑战。无人农场的数字化运营产生了大量的农业数据,如作物生长数据、土壤数据、气象数据等。这些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至关重要,如果数据泄露或被滥用,可能会给农场主和农业企业带来损失。

对策。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制度,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和监管。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保障数据的安全。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数据安全意识。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地-球-哥
2025-08-28 11:43:14

亲眼看苗情更灵活些。机器一旦出误判,牵扯太多

发帖
怪墙怪
2025-08-28 10:14:21

先让大农场试试水、总结经验

发帖
爱做饭的绵绵
2025-08-28 09:03:59

如果地少,提升的收益也不多

发帖
阅读下一篇

旗帜·榜样丨看山东重工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足迹(五)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汉中樵夫
879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