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六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2026年力争机械行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到3.5%左右,到2026年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等目标。
农机装备产业在多年市场寒冬打压下,终于迎来重大政策利好。农机装备行业近年受需求疲软、非理性竞争、老旧设备占比高等因素影响,增长乏力。此次《方案》将其纳入“重点细分行业”,明确要“稳中有升”,并配套多项定向支持措施,释放强烈回暖信号。
一、政策支持重点对比表
| 支持维度 | 具体措施 | 
| 设备更新 | 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报废更新补贴,推动“优机优补、有进有出” | 
| 智能转型 | 发展智能农机装备,推广无人农业作业、智慧农场场景,支持AI+农机融合 | 
| 集群培育 | 在农机装备领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企业 | 
| 产需对接 | 组织“工业母机+百行万企”对接活动,编制农机装备应用推广目录 | 
二、关键落地路径
补贴激活存量:老旧农机报废更新+购置补贴双驱动,直接刺激终端采购。
技术赋能升级:推动北斗导航、AI大模型与农机融合,发展无人耕种、智能灌溉等智慧农业装备。
企业梯度培育:利用产融合作平台、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农机企业向“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跃升。
场景拓展需求:结合“银发经济”“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开发适老型、无人化农机装备。
三、农机企业可重点关注三件事
1、申报设备更新补贴项目:抢抓政策资金窗口期
瞄准重点领域。优先布局智能鲜食玉米收获机、大载荷农用无人机、智能农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黑龙江省已明确对此类产品提供技术攻关支持。黑龙江研发的智能鲜食玉米收获机效率达人工60倍,填补国内空白,此类突破性产品更易获补贴倾斜。
对接国家更新计划。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叠加《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对工业设备的资金支持(年市场规模超5万亿元),企业需主动对接省级工信、农业部门申报目录。
2、参与智能农机揭榜攻关:抢占技术制高点
聚焦地方政策需求。黑龙江支持大马力拖拉机、农业机器人等整机及核心零部件攻关;浙江目标2027年实现省级农事服务中心无人机全覆盖;四川开展农用无人机等关键技术突破。
企业需根据区域产业特点选择揭榜方向。联合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效仿黑龙江重兴机械×省农机研究院模式,联合研发低损摘穗、无损输送等核心技术,提升成果转化效率。关注数字技术融合,政策要求加强AI、物联网在农机创新中的应用,例如开发智能作业决策系统。
3、对接产业集群培育计划:融入区域产业链生态
切入地方产业集群规划。黑龙江省已出台 20条专项政策 ,支持高端智能农机产业链,企业可争取纳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浙江以农用无人机为特色,构建“农事服务中心”网络,配套企业可布局服务网点。
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政策强调需补齐丘陵山区机械、经济作物专用装备等短板,企业可针对性地开发小型智能采收设备;大企业瞄准全球第一方阵,中小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如鲜食玉米收获)形成高占有率。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众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