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找准企业转型的最合适方式

分享至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其著作《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所有的新进展和新技术都有一个重要特点:他们很善于利用数字化和信息技术无所不在的力量。”鲜明的指出数字化在当今工业发展中所起到的变革性作用和具有的革命性重要意义。对于当前迈向农业现代化征程的中国农机企业来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是构建企业核心核心竞争力、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的革命性力量。

目前,我国农业、农机正面临着国内外智慧农业、农机装备产品智能升级的双重需求发展机遇。中国农机企业坚定推进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十五五”时期顺应宏观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更是一场覆盖全业务、全智能、全员的系统性变革。基于这一前瞻性战略考量,需要农机企业立足我国农业场景、农机产品作业环境以及现有生产制造能力、自身发展和业务链协同水平、工作流程等,加快推进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数字化变革之路,以此在数字化转型中,聚焦产品、业务、服务、流程、生态五个方面,采取有效举措、久久为功,为企业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内驱力量。

一、想用户所想,提升产品智能化,变“钢铁机械”为“智能终端”。

“想用户所想”是产品成功的黄金法则。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实现这一目标的最高路径就是产品智能化,这是保持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坚实基石,尤其是以集成产品开发变革和产品数据管理等数字化平台为标志的管理变革和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

《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对“以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及阶段性实现的场景目标都做出了战略性安排部署。加之国务院刚刚下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中,重点行动“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做出的“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等安排,都预示着智能农机装备作为“全方位提升智慧农业应用水平”的关键装备,有着极高的功能价值和广阔的潜在需求,在可预期的将来会成为新型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最佳选择。中国农机企业应以到2035年“黄金十年”的大视野、大战略出发,抓住智慧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市场机遇,把提升和实现产品的智能化作为实施数据化管理变革的主线,在拖拉机、收获机等高端、智能农机产品立项、研发、生产及后期管理的产品全生命周期(PLM)过程中,应考虑如何在产品立项初期就能通过人工智能(AI)在数据、算法和算力的优势,进行产品“卡脖子”技术、关键性能、核心功能的可行性论证;如何在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中集成CAD/CAE/CAPP/CAM/PDM等数字化仿真模拟技术进行产品的设计、工艺、制造和管理;如何在生产过程中与智能装备进行全面融合,如何将更多可靠的传感器、智能仪器、北斗导航系统等嵌入产品中,赋予产品更多的“数字感官”,使我们的农机产品更加“智慧”,从而符合和引领智慧农业作业场景的需求,实现在作业过程中实时采集作业深度、土壤墒情、作物长势、产品关键性能质量状态等宝贵数据,让每一台拖拉机等农机产品成为行走在田野上的数据感知节点,为我们产品在技术工艺、质量、结构和功能配置方面的不断优化升级适时反馈收集田间数据,促进“精准播种、变量施肥、智能收割”等智慧农业场景得以落地生根,打通农机产品从“工厂到田野”、从“用户到研发”的数据双向互通渠道,让用户的数据价值、产品的田野作业数据价值最终印证我们数字化转型的质量和价值,让“耕地不用牛”的钢铁机械升华为“耕耘大地”的智慧终端。

二、推动管理变革,加速业务数据化,变“单打独斗”为数智管控下的集团高效协同。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业务转型,是企业价值链的重塑,是基于数字化的管理体系变革。”随着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调整、国内市场需求存量的增加、购机用户收益的降低和竞争对手产品优势及发展战略策略的调整,需要各农机企业对管理这一“牛鼻子”进行重塑与变革,形成企业主辅价值链、主机零部件业务链高效、协同发展格局,从而全面企业的长期有效增长。

目前,行业内诸多农机企业都积极致力于数字化变革,如中国一拖前不久召开了数字化转型工作会,掀起了“十五五”数字化转型的序幕;刚刚在武汉圆满落幕的中国国际农机展上,中国农机院、潍柴雷沃、中联农机等企业都展现出加速从“制造”像“智造”的趋势和实力,尤其是潍柴雷沃不但提出了中国首个聚焦“智慧农机+智慧农业”双场景的智慧农业AI大模型全场景方案还多款智能农机形成农机矩阵,更是彰显出我国农业农机行业向着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潜在市场和发展空间。但,对标国外先进农机企业和智慧农业发展水平,对照我国“十五五”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需要我国农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须以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逐一破解的问题。

一方面要围绕实现企业“十五五”战略目标梳理出核心业务,全面做好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和实现路径规划,从核心业务价值创造、持续创效出发,深入分析自身经营管理中的痛点与瓶颈,尤其是对信息化程度、应用场景、数据管理水平和数据创造价值能力等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基于应用现状和未来数字化转型方向与目标,有序推进形成功能统一、接口兼容、数据共享、高效协同、安全有序的业务管理数字化平台,实现整个业务链条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从企业价值链效率效能提升入手,基于现有信息化手段和人工智能、大模型、云平台等数字化技术运用,对如营销订单处理、生产制造、客户服务、物资供应管理、产品集成研发、产品质量管控、工艺装备保障等方面,加大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数字化优化与变革,变行政式、科层式管理为数字化指导下的业务驱动型管理,在加速业务数据化的同时,让“产供销”更加高效协同、创造价值,让“人财物”更加集约高效、安全可控,让“料法环”更加科学合理、成本最优。

三、急用户所急,升维服务平台化,变“被动维修”为“主动关怀”。

做用户的贴心人,是“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具体体现。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要通过农机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终端用户对这种体验的极致追求。

在中国农机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对现有营销、服务、备配件(三包件)等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优化和改善。基于服务站网络、三包服务件、产品维修服务及备配件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场景、应用成效和服务信息化管理能力,围绕为用户提供快速、高效、专业、增值的服务理念,整合现有与面向最终购机用户相关服务功能于统一平台,打破服务用户所涉及到的产品作业质量、故障形态及维修情况、三包服务件管理及备配件管理等“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畅通所有用户服务信息到“主渠道”,从而为用户提供最高效的服务,赢得用户满意。如建立产品远程监控和维修服务平台,及时掌握不同用户不同作业期、不同作业环境下各类产品的“健康脉搏”,在产品发生故障初期就能主动及时提出预警、远程诊断和提醒并指导用户进行现场处理,大大压缩主机产品停机或等待维修的时间,尽可能的将服务半径从“就近响应”扩展至“无远弗届”,让高效专业的“主动关怀”进一步拉近和增强产品与终端用户的粘性。如建立主机产品田野运行和服务数据深度分析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信息手段,深度分析主机产品作业运行中的数据和保养维修中的数据,提炼出可指导用户优化作业和正确保养、指导服务站精准维修、提升用户产品利用率及备配件便捷购买的“农机指数”,不断将用户服务延伸为服务用户的价值创造。

四、持续优化流程,激活基层活力,变“管控发展”为“赋能发展”。

流程的本质是为“作战”服务,是为创造价值服务。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作为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的“作战”单元,既要履行在各自“战区”机动作战、取得目标实现的任务和职责,又要承担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发展合力实现“集团化大战略”目标的责任和使命,唯有“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真正从客户价值创造出发而不是从职能管控出发设计流程,推动“以终为始的流程数字化建设”,赋能企业业务持续增长、持续增效。

中国农机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管是财务系统数字化转型还是其他系统的数字化转型,都应围绕核心业务、未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利用不限于已有的、适用的信息化系统、数字化技术,从风险的可控性、权责关系的对等性和价值创造的持续增长性三个维度,对现有管理职能与业务流程进行持续变革,梳理出最畅通、最优化的流程“通道”,使更多的管理流程赋能业务发展,让各业务在运用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优化资源配置、更高效地应对市场和竞争变化、更主动的服务和创造客户需求,实现管理职能与业务流程在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企业经营效益上的最大化,从而打造出“数”精彩的业务发展新模式。

五、锻造自身所长,构建多场景应用,变生产企业为智慧农机生态平台。

服务国家所需是中国农机企业的共同战略要求和发展使命,更是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根本。这就需要农机企业能够聚焦国家、产业、市场、用户等发展趋势与需求,在“十五五”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科学有序、着力重点的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依托自身在拖拉机、收获机、农机具等核心产品在高标准农田、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锻造符合自身发展的优势,加快构建多场景应用的产品生态链。与此同时,前瞻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的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蓝图下农机装备下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十年”,最大化的发挥、整合并形成新的发展优势,积极向着产品生态链、研发创新生态链、供应生态链、产业生态链、服务生态链覆盖到全场景模式发展,构建企业新的重要增长极,实现从生产制造企业转型为服务全球农业现代化的智慧农机生态平台。

中国农机企业应以更加开放的发展大格局,聚焦主责主业积极融入工业互联网大平台,积极与国家或地方科研院所、国家级研发中等具有技术优势的平台联合,加大智能拖拉机、智能收获机及智能农机具等农机装备产品研发、实验等人工智能技术、设备设施的投入,吸引更多的技术专家、权威机构、社会力量、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着力构建高端农机装备数字技术开源平台,加快产品研发的集成化、数字化,从而为构建研发创新生态链、产品生态链提供更多的创新技术支撑;积极与农艺专家、种植企业、智慧农场、农业科研院所等深度合作,整合从田间到“云”端的全链条数据,通过打造或接入农业数据平台,实现农机作业数据与土壤、气象、作物生长模型的融合应用,在为精准农业决策提供强大支撑的同时,构建起农艺研究、用户所需、院所可用、企业共享的服务生态链。在此基础上,适时适度整合并深度挖掘这些数字资源的价值,在科学研判论证基础上拓展业务边界,围绕自身主责主业构建一个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可控、资源共享、用户共创、生态协同、发展共赢的闭环生态大平台,推动农机企业转型为智慧农业生态的积极参与者、关键引领者、重要赋能者。

数字化转型的目的不是数字化本身,而是企业的业务战略和企业自身的卓越运营。这条路不会长,但要走起来,必须找准方向,勇毅前行,直到目标实现。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农机出路在哪里
2025-11-12 17:13:35

夏永平夏总的文笔刚刚的

发帖
云朵秧苗
2025-11-12 16:38:04

数字化转型最终都要面对业务转型的阵痛

发帖
半节稻
2025-11-12 16:09:55

流程确实要用来创造更多价值,而不是反过来让流程束缚发展

发帖
小栗
2025-11-12 15:29:10

这种转型最好先把容错机制建好

发帖
Kelas
2025-11-12 15:01:24

展会上搞得数字化转型的机器可以好好盘点一下

发帖
Kmcole
2025-11-12 14:25:50

作业数据不怕堆成山,就怕掺了很多假数据

发帖
阅读下一篇

农业机械杂志社社长于帅专访赛轮集团首席专家冯耀岭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一拖人
3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