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礼好
低利润率现象,在我国并非只有农机行业如此。
有国内媒体估算,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产钢国,去年最赚钱的四家上市钢企利润总和却不及日本制铁这一家日本钢企,背后原因包括行业结构性过剩和低价出口等。第一财经梳理中日主要钢铁企业2024年的财务报告发现,日本制铁去年归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502亿日元(约合169亿元人民币,30亿新元)。相比之下,中国去年盈利最多的四家上市钢铁企业,依次为宝钢股份、中信特钢、南钢股份和华菱钢铁,净利润分别为73.62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3亿新元)、51.26亿元、22.61亿元和20.32亿元,总和为167.81亿元。
报道分析,中日钢企净利润差距明显的一大原因,是日本制铁在原料成本和产品结构等方面有优势,提升技术做高端钢铁,且不过量生产;而中国仍在大量生产低附加值的建筑钢材。另外,日本制铁在本国占据绝对大的市场份额,但中国钢企的集中度远远不够,企业间以低价取胜心态内卷,导致行业利润持续下降。
汽车行业也如是。我国前十家汽车企业,挣的钱不及日本丰田一家。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18家上市车企总利润仅为丰田的38%,其中前十家车企的利润总和也远低于丰田一家。丰田2024财年净利润折合人民币约2337亿元,单车利润约2.29万元。而我国18家上市车企总利润不足900亿元,仅为丰田的38%。前十家车企中,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头部企业单车利润普遍不足万元,如比亚迪单车利润仅0.94万元。
在7月份召开的2025 贝壳财经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表示:“中国汽车制造按理说是制造业中效益相对较高的,今年截至 6 月但产值利润率仅 5%,3000 万辆汽车卖出来的利润不如日本丰田汽车一家,它六七百万辆汽车比我们 3000 万辆的效益还高。”
看了这些,作为中国人确实很受刺激。当然,作为农机行业人士,我们则见怪不怪了。因为这种低利润率现象,在我们农机领域表现得更加明显。
我们知道,我国农机全行业挣的利润,尚不及美国约翰迪尔、美国凯斯纽荷兰、美国爱科和日本久保田等外企公司中的任何一家,在农机行业形势比较好、仍在增长的年份的2019年,农机行业规上企业利润也才103亿元。同时相关数据显示,2024周年约翰迪尔的年营收尽管较上年下滑16%,但仍达到516.7亿美元,净利润则为71亿美元(其中农机领域为317.9亿美元,约为2283亿人民币,净利润则为惊人的50.91亿美元,约为365.64亿人民币),净利润率达到16.01%。
相形之下,我们农机行业的整体利润要低得多。从国内第一大农机企业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的情况看,8月29日,潍柴雷沃的母公司潍柴动力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潍柴雷沃智慧农业实现营业收入98.6亿元,净利润为5.7亿元,利润率为5.78%。从数字上看,盈利能力与约翰迪尔等世界农机巨头相差甚远。
营收规模小,自然导致盈利规模小。对于我国农机企业来说,首先要做大营收规模,只在庞大的营收规模,利润总额才能上得去。你营收10亿元,50%的净利润率也才5亿元。而你做到200亿元,5%的利润也有10亿元。要知道,全世界范围内的所有企业,能达到50%净利润的,那真是凤毛麟角。在我国,如果净利润率能达到20%,那都会成为现象级的企业。
农机的消费对象主要为农民,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民购买率低,这就导致行业利润率低。利润率低,农机企业就难有研发创新的底气与实力。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没有利润,企业就显然没有能力招来更优秀的员工,没有钱进行基建设施建设,就缺乏能力投入下一轮研发创新,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我国农机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低,这也我国农机企业的盈利能力低有直接关系。如何提升盈利能力,对于行业来说,还是要反内卷,不搞低端的价格竞争。
对于企业来说,要大力创新,通过差异化竞争,享受创新红利、技术红利,提供高附加值产品。实际上,国内也有利润率比较高的企业。河北英虎的净利润率有年份一度达到16%,四平顺邦创新性地研发出秸秆饲料打捆机,在后来者竞相模仿前的充分竞争之前,也曾独享20%以的垄断利润率。明农机企业通过创新提升盈利是重要的途径。
当然,企业还要做大规模,对于行业来说就是提升集中度。农机是典型的规模敏感性行业,“小散弱”格局无法参与国际竞争。主管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与标准制定,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扶持优质企业、清退低效产能,推动产业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只有形成一批具备规模优势、技术实力和市场话语权的龙头企业,才能带动全行业实现利润能力的根本性提升。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