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法士特集团以“智擎新生态,绿动新未来”为主题,在第七届科技创新周上正式发布智能农机品牌“法士特·智坤”,并推出9款高端总成与9款核心零部件:180–630马力动力换挡变速箱、国内首款商用CVT、混动总成、智能驱动桥及采棉机专用箱悉数亮相,传动效率最高达93%,综合油耗降低30%以上,主要指标全面超越进口。全球重型变速器“19连冠”就此挥师农业装备赛道,打响国产高端农机“破局”第一枪。
从“卡脖子”到“掰腕子”——三款单品直击外资高地
国内首款商用CVT无级变速系统——全速域无级调速,综合油耗降低31.8%,打破外资对大马力无级变速的专利垄断;
180-630马力动力换挡变速箱——传动效率91%,支持OTA远程升级,直接对标欧美一线品牌,成本下降20%以上;
新能源混动总成——混联架构+智能四驱+能量回收,节油率突破37%,为国产大马力新能源拖拉机提供“插混”首秀。
商用车“豪门”技术移植——五重护城河一次到位
法士特为何能“一夜跨界”?副总经理张海涛用五句话给出答案:
1. 57年齿轮与电控积淀,仿真、试验、验证平台直接平移;
2. 多条数字工厂可切换农机节拍,品质追溯粒度到单齿;
3. 全国3000余家服务站、20家中心库“就地转农服”,半径不超过50公里;
4. 商用车200万公里可靠性标准下沉,农机B10寿命轻松过万小时;
5. 链主地位带来供应链安全,高标齿轮、碳化硅电控全部自主可控。
“把商用车最严苛的200万公里可靠性标准搬到农机,用乘用车的碳化硅电控和OTA理念做拖拉机,是我们对‘智坤’产品的底层定义。”法士特集团副总经理张海涛透露,“我们把最难的控制系统、能量算法、液压阀组一次性做成‘黑匣子’总成,主机厂只需留接口,开发周期缩短30%。整机成本下降15%-25%“客户只需选马力段和作业类型,其余接口全部标准化”。
产能与人才双轮驱动——5亿元基地+博士军团
发布会同时披露,为兑现交付能力,法士特总投资5亿元的咸阳大马力拖拉机智能传动系统基地年底投产,年产能将翻番至5万台(套);同步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法士特智能农机传动研究所”,5-10年内聚焦电驱-液压复合传动、数字孪生、自动驾驶算法、农机专用液压阀等“卡脖子”环节,首批博士团队已进站攻关。5-10年内持续攻关,并联合申报国家级农机装备创新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在主题报告中指出,我国农业已进入“机械化+数字化”双轮驱动新阶段,“法士特在新能源动力总成、智能控制平台的优势,为棉花、粮食等全链条降本增效提供了国产化方案。”陕西省国资委主任韩文表示,希望法士特以“智坤”为契机,彻底打破高端农机长期被外资垄断的局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陕西智造”力量。
从“传动龙头”到“智能农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法士特已构建动力机械、收获机械、智能控制三大板块,形成平台化、模块化、绿色化产品矩阵,主机厂研发成本可降30%,国产化周期缩短一半。山东临工农机总经理李金良参观后坦言:“法士特用乘用车级的OTA、碳化硅电控和碳纤维同步器做农机,让我们第一次有了与外资品牌正面竞争的信心。”
“十五五”目标:高端传动国产化率破七成
“57年技术立企、3370项授权专利、产品出口50国,法士特有信心让中国农机用上中国‘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旭耀透露,“十五五”期间,法士特将持续深化科研机制改革,打造开放共享创新生态,助力中国农业装备全面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随着“法士特·智坤”品牌发布,国产高端智能农机正式迎来破局者。中国农机化协会副会长刘恒新、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赵剡水评价:“当技术参数、成本优势和产能保障同时到位,外资垄断的坚冰将被彻底击碎。”法士特将重塑中国农机产业生态,引领新一轮农业装备变革。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