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粮食单产提升战略部署,落实相关工作要求,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粮食单产提升专家组2025年首次专项活动于8月22日至25日在吉林省顺利开展。活动期间,德邦大为佳木斯分公司负责人专程赴长春与专家组交流,实地了解活动进展,为后续工作推进凝聚共识。
这己是连续三年,德邦大为公司组织汇聚来自东北四省区农业、农机、土壤生态和保护性耕作等方面的专家,为企业的播种机产品与技术创新,扩大产品的推广,服务于单产提升,把脉问计,献策助力。
8月23日,专家组首站前往长春农博会德邦大为展区。现场集中展示的26年款高性能播种机,全面呈现了企业在农机装备领域的技术积累。在技术负责人的讲解下,专家组深入了解了助力播种机单产提升的六项创新技术,同时与前来参观的农民群体面对面交流,倾听一线生产对农机装备的实际需求,收集到“操作便捷性”“作业适应性”等多项来自田间地头的反馈建议。当日下午,专家组又赶赴德邦大为等共同设立在东丰县新巨强合作社的良种良机配良技单产提升示范基地,实地考察播种机在实际耕作场景中的作业表现,直观感受技术创新对播种质量、出苗效率和作物长势,特别是产量提升的作用。
8月24日,“为德邦大为发展献策,为粮食单产提升助力”主题座谈会如期召开。与会专家结合前期观摩考察情况,围绕播种机研发创新、市场推广、政策适配等核心议题各抒己见,提出一系列兼具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建议。
在市场推广与渠道建设方面,专家指出,经销商选择对产品落地效果至关重要,需进一步优化渠道布局,解决部分区域经销商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要加大核心技术宣传力度,针对“农机管家”“三施肥”“压种轮”等特色技术,通过更贴近农民的方式普及,让先进技术真正走进田间。在机型适配与需求对接上,专家建议重点关注六行、四行机型的研发推广,这类机型效率高、人力成本低,符合未来规模化种植需求;此外,精量播种机及可兼顾玉米、大豆播种的多功能机型,在蒙东、黑龙江西部等区域需求旺盛,可针对性强化市场布局。
技术研发与农艺融合成为座谈会讨论的焦点。专家强调,2026年保护性耕作标准或进一步严格,需提前升级重型免耕播种机性能,确保产品满足政策要求;同时要推动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针对吉林省大垄双行模式,优化水肥一体化、压种轮等技术的适配性。在核心技术突破上,专家建议研发自动精准控制施肥系统,解决当前施肥量不准确的问题;拓展“农机管家”功能,填补土壤肥料检测信息传递的空白,实现播种环节精准施肥;探索拖拉机与播种机一体化设计,研发自走式播种机,提升作业效率与质量;关注播种拐子苗技术,通过机型创新为增产提供支撑。
针对行业趋势与企业发展,专家认为德邦大为五种播种机和六大单产提升配套技术,走在行业的前面。为使这些产品和技术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专家们提出多项务实建议。一是持续做好良种良机配良技示范点建设工作,做好播种示范点的测产,对作物从种到收全程跟踪,总结增产典型案例,强化技术宣传效果;二是把握市场更新需求,当前播种机市场处于饱和向半饱和过渡阶段,需精准对接农民更新换代需求;三是打好六大播种机增产技术“王牌”,突出与竞品的差异化优势,以技术优势带动销售,这一策略对2026年吉林省市场突破尤为关键;四是密切关注政策动向,鉴于2026年国家作业补贴政策存在不确定性,需动态调整生产计划,规避盲目生产风险;五是优化宣传资源配置,减少对跨区域等展会的依赖,将资源向农博会、田间培训会、现场演示会倾斜,直接触达种粮大户等核心用户,挖掘潜在客户;六是深化跨界合作,借鉴2025年与种业合作的成功经验,依托播种机“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的优势,与各地种业联动,实现资源互补;七是推进网格化推广,通过精准定位终端用户需求,提升产品推广效率;八是跟踪前沿技术趋势,在电驱、气力播种等新技术领域,平衡风险与创新节奏,培育新的销售增长点。
此次专家组活动通过“实地观摩+专题研讨”的形式,为德邦大为播种机研发与市场推广明确了方向。未来,企业将结合专家建议,持续推动播种机技术升级,以更贴合生产需求、更适配政策导向的农机装备,为粮食单产提升注入更强动力。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