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浅说农业装备电动化浪潮

分享至

目前,我国制造业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期。农业装备制造业的电动化浪潮提前到来,成为关注焦点。本文聊聊这个话题,希望抛砖引玉,促进发展。

一、什么是农业装备电动化

是指使用电力或电池作为动力来源的农用装备。这类农机通常包括但不限于电动拖拉机、电动播种机、电动移栽机等。它们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工作部件进行农业作业。

1、电动农装的优势

一是环保与节能电动农机的一大显著优势是其环保特性。相较于传统的燃油农机,电动农机在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排放,从而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此外,电动农机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污染也相对较低,这不仅有助于改善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还能保护人员健康,特别是在封闭的作业环境中。电动农机的能效比燃油农机高,试验验证显示,电动农机具的能耗只有燃油农机具的30%,这意味着能够极大地节约能源消耗并降低作业成本。

二是操作便捷与结构简单

电动农机的操作简便,通过简单的按钮即可实现对机具的控制。相比之下,传统拖拉机的变速设备结构复杂,传动效率较低,而电动农机的传动系统则简单得多,这不仅降低了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还显著降低了故障率。

三是更便于智能化与无人化

电动农机在智能化和无人化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由于电动农机的结构简单、低噪音、震动小,因此它们更适合搭载精密的测量、监控等设备,这使得电动农机更容易实现智能仿真控制。随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和5G技术的成功应用,电动农机的无人化、智能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支持和发展。

2、技术研发与应用

尽管电动农机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推广使用力度的加强,电动农机的研发和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例如,甘肃省酒泉市已经在定西、庆阳、天水、临夏等地销售并试验示范了电动农机2000台,且在某些地区和企业中已经开始了电动农机的试点。

3、政策支持与前景展望

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适时提出了相关政策支持电动农机的发展。2016年,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明确了“清洁燃料与新能源农用动力、电控喷射与新能源拖拉机”为重点发展主机产品。未来,随着农业机械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叠加电池技术进步等驱动因素,新能源电动农业机械将发挥与传统农业机械的互补效应。

二、我国电动农装最新成果

我们可以看到在新能源农机领域,国产农机装备虽然与国际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正在逐步增加。例如,宁波的一家农业机械企业研发出了纯电动履带式旋耕机,它只需要充电5小时就可以连续作业8小时,具有节能环保、零排放的特点,市场反响非常好 。中联重科和徐工集团等多家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动力电池业务,推动农机的电动化 。这些成果表明,我国在新能源农机领域的研发能力正在不断提高,有望在未来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1、 电池技术的突破。目前,锂电池在比功率(w/kg)和功率密度(w/L)方面有较高的优势,而铅酸电池的优势是价格相对较便宜。大多数优势电动农机企业目前采用锂电池作为动力,但部分企业出于成本考虑采用铅酸电池。未来,电池技术的进步将直接影响电动农机的持续工作时间和作业效率。

2、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完善。当前对电动农业机械的控制系统的研究尚不成熟,这是阻碍电动农业机械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迫切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与完善,以提高电动农业机械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3、从发展趋势看,一是电动化。以电力为主的新能源技术在农机上的应用,将进一步减轻农机的能源成本负担,将其与柴油农机相结合,能完成更多的农业生产任务。

二是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电动农业机械的发展正在逐渐走上智能化、自动化之路。通过“无人驾驶、远程操控”等形式,实时感知整车运行状态及周边作业环境,满足犁耕、旋耕、播种等作业需要。

三是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是推动电动农业机械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相关部门适时提出相关政策支持电动农机发展,明确了“清洁燃料与新能源农用动力、电控喷射与新能源拖拉机”列为重点发展主机产品。此外,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大型化、高端化、智能化的农机渐成受到市场青睐。

4、企业积极布局电动农装。在电动农机的最新进展方面,有多家企业的电动农机产品获得了市场认可。例如,中联重科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还出口海外。此外,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曹二保教授指出,国产农机企业掌握了农用柴油内燃发动机、悬挂系统、制动系统、操作系统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在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等领域推出了国产化产品。

虽然目前纯电动农业机械主要应用在中低功率产品,但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这一趋势可能会发生变化。一些公司已经开发出混动拖拉机产品,并实现小批量商品化。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国产电动农机的出口可能会有更多的机遇。

三、电动农装的市场前景预测

1、电动农业机械行业投资价值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

电动农业机械行业是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在国家给予的政策指导和补贴扶持下,随着农业机械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叠加电池技术进步等驱动因素,新能源电动农业机械将发挥与传统农业机械的互补效应。这表明电动农机的发展不仅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而且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电动农业机械市场前景

新能源电动农业机械市场的竞争战略选择取决于竞争者的反应模式、实力等特征。目前,全球农业机械制造行业已经形成国际巨头规模化竞争和中小企业细分市场竞争并存的局面。在中国,电动农机处于起步阶段,但在一些地区和企业已开始进行试点,并且发展速度较快。

4、电动割草机行业市场分析

电动割草机行业的市场调研报告对中国电动割草机行业竞争格局进行了综合性分析。该报告从产品类型、下游应用领域及竞争态势三个维度详细分析了行业发展概况,并涵盖了过去五年的历史数据,结合电动割草机市场现状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2022年全球电动割草机市场规模达304.94亿元,预计全球电动割草机市场在预测期间将以8.4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并预测至2028年全球电动割草机市场总规模将会达到494.64亿元。

加速我国电动农机发展的政策建议

四、我国电动农装存在的问题

1)技术瓶颈

尽管我国电动农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技术层面仍存在一些瓶颈。例如,电动农业机械的电池容量相对较小,且高能的蓄电池成本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动农机的续航能力和经济性。此外,电动农业机械在绝缘防护研究上尚未取得突破,导致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是我国电动农机发展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

2)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

我国的部分电动农机研发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特别是在高端农机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研发方面滞后。例如,国产谷物联合收割机上基本没有安装籽粒损失监测传感器,而欧美基本都有;国产收获机械无故障作业时间一般只有30~50小时,而欧美日本的可达100~200小时。这些核心技术的缺失直接影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3)市场竞争不充分

我国农机行业呈现出结构性不平衡的状况,部分农业机械处于市场饱和状态,市场竞争加剧,行业亟需整合。相比之下,国际农机集团占据了我国农机市场1/3的份额,头部企业具备产品体系全面、研发能力强等特征,而小型农机厂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这种市场竞争格局不利于电动农机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4)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通用性配件

我国农机企业应形成统一标准,提升常规配件通用性,加强售后服务,减少维修成本。然而,目前这一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也增加了电动农机的维护成本和使用难度。

5)能源基础设施不完善

相对于电动农机的发展需求,我国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例如,在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这可能对电动农机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充电设施的缺乏也是阻碍电动农机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加速我国电动农机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农业机械的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然而,在农机装备领域,我们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高端装备供给不足、智能化和绿色化程度不高、创新研发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为了加速我国电动农机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

1)加大对电动农机领域的政策扶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方面。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电动农机行业的监管,制定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2)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力度,协同推进“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成立联合体,共同申报绿色智能化农机重大研发项目,推动成果转化。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机人才培养规模大、“新农科”“新工科”融合优势明显的高校的支持,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

3)积极推进以清洁能源、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第三代农机产业化应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电动农机装备,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广应用。加大对自主关键技术和先进、智能、环保电动农机产品的支持力度,破解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技术“瓶颈”,加大丘陵山区先进适用、小型智能电动农机的研发与推广。

4)积极完善配套政策扶持,加强对绿色智能电动农机装备产业链的支持。中央资金加大对绿色智能电动农机设备补贴力度,出台新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补贴资质方面突出农机科技自主创新,拓宽农机创新产品取得补贴资质条件。对高端绿色智能创新电动农机产品开辟绿色通道,将丘陵山区急需机具以及高端、绿色、智能电动农机产品的补贴额比例提高至35%。

综上所述,通过政府、研发、产业化应用和配套政策等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电动农机行业有望实现快速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影子城Rue
2025-08-29 11:40:38

很多只是为了可能的电动化浪潮,去储备技术、等着新红利

发帖
小栗
2025-08-29 08:53:58

如果大棚里能推广好电动农机,那么大棚本身也适合改造成植物工厂或成套养殖设备了

发帖
阅读下一篇

徐工XCA420玉米收获机——周大哥的跨区作业“好搭档”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汉中樵夫
880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