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两会特稿]“女粮王”的稻香共富梦

分享至

在今年全国两会现场,有一位女性在人民大会堂的庄严会场,建言时胸怀“国之大者”,在千里之外的稻田间紧盯秧苗长势的眼里皆是“民之关切”。她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

从普通农妇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从抗疫先锋到乡村振兴“领头雁”,她用15年的坚守,将3000亩稻田化作“金色粮仓”,带领上千农户蹚出一条现代化农业的康庄大道。

2009年,毕利霞接手濒临解散的合作社时,面对的是一片传统农耕的困局:人工插秧效率低、病虫害防治难、种粮收益微薄。她敏锐意识到,科技才是农业的未来。通过引进高速插秧机、无人机植保、智能育秧工厂等设备,合作社3000亩水稻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亩产从800斤跃升至1200斤,年产量突破300万斤,带动农户节本增收超300万元。

“过去种地靠经验,现在靠数据。”毕利霞将物联网技术引入田间,建立气象监测站和土壤墒情系统,精准调控水肥,推动“农机+农艺+农信”深度融合。如今,她的合作社已成为湖北省农业现代化示范样板,吸引周边6个乡镇的农户加入,辐射带动面积12万亩。

然而,农业“靠天吃饭”的痛点仍未根除。当前,气象灾害性天气频发,粮食生产风险增大。毕利霞调查发现,在监利这样的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行洪排涝、引水灌溉能力不足,抗灾减灾能力不足。今年两会,她提交关于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呼吁加强对粮食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要以大中型灌区建设为重点,疏通骨干河渠和支、斗、农、毛渠系,提高行洪排涝和引水灌溉能力;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要加快农田水、路、沟渠、电网基本设施的提档升级,便于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在政策性项目实施方面,要创新项目资金的投入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粮食龙头企业、大型农业项目采取入股的形式进行投资,地方财政采取跟踪管理、效益分成的方式落实。”毕利霞说。

“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现代农业需要带头人,更需要接班人。”为此,毕利霞带领合作社与当地农业部门合作开展了多种培训,已培训上岗12名无人机飞手、6名智能农机操作手和3名后台管理员,其中有很多是女性。

“乡村振兴离不开‘半边天’。”广袤田野,正是女性绽放风华的最佳舞台。她倡议完善乡村女性创业扶持政策,设立专项信贷产品,并推动“巾帼科技助农直通车”下乡,让更多女性成为科技兴农的主力军。

站在新起点,毕利霞的蓝图愈发清晰:以监利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依托,打造“生产+加工+科技+品牌”一体化产业集群,推动“监利大米”地理标志产品走向全国。她期待,通过政策倾斜与项目示范,将监利建成长江中下游粮食高质量发展标杆,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更多湖北力量。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浙江农机走进非洲”云展会助力中非农业合作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化信息网
9238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