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在2023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期间,“菲迅农机科技”杯第四届全国耕整地机具及零部件发展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以智能制造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技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触土部件耐磨减粘脱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市场进行了深入的研讨。陈学庚院士在致辞中指出,在耕作过程中,入土部件频繁地承受来自土壤、砂石以及植物根茎的摩擦、冲击、挤压、弯曲的复杂作用,常常出现严重磨损、变形甚至断裂的风险,这种情况在恶劣的土壤里面最为显著。耐磨入土部件的质量水平对于我国农机装备的整体性能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年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投入很多,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总体水平还不够高,高端耐磨部件仍然需要大量进口。他希望大力推进农机零部件智能制造,严格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水平。
菲迅(沈阳)农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3月,由菲迅(沈阳)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有限公司为主投资成立。菲迅(沈阳)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有限公司与“奥钢联公司”共线生产,掌握汽车零部件自动化制造的关键技术,通过了汽车行业质量体系ISO/TS16949认证,是宝马(BMW)&奔驰(BENZ)的二级零部件供应商。菲迅农机科技将与金属研究所深度合作,建设一条年产5万片高端耐磨圆盘切刀的生产线,利用成熟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理念,共同致力于农用机械入土耐磨件的研发与智能化生产制造。今年春季,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等共同举办了全国耕整地机具及零部件专题观摩团,来自全国的30多位科研、企业代表参加活动。
论坛期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姜海昌研究员做了题为《用“汽车零部件”的理念实现耐磨农机圆盘切刀的制造》的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李海涛教授做了题为《开沟圆盘的高强度耐磨新材料及磨损试验研究》的报告,河北农业大学赵建国副教授做了题为《片麻岩山区土壤-旋耕刀互作机制及磨损特性分析》的报告,农业农村部油菜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副主任、华中农业大学张青松副教授做了题为《油菜直播机触土部件减粘脱附防堵研究及应用》的报告,南京农业大学魏文波博士做了题为《土壤-根茬耦合工况下旋耕弯刀破损机制与降磨减阻研究》的报告,甘肃省科技专员、甘肃农业大学李璐博士做了题为《马铃薯挖掘铲减阻降耗、减粘脱附、耐磨耐蚀关键技术的研究及思考》的报告。
在陈学庚院士和全体在场行业同志们的见证下,菲迅(沈阳)农机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高端农机耐磨部件低成本先进制造技术协议正式签订。
论坛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主办,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油料创新团队为联合主办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河北省智慧农业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耕作机械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农业机械作业刀具重点实验室协办;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农机具分会、菲迅(沈阳)农机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河子大学教授陈学庚、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技处副处长李鹏、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郝建军、菲迅(沈阳)农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锋到会致辞,论坛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苑同宝副秘书长、河北农业大学郝建军教授先后主持。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