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发展地域特色产业 促乡村经济转型

分享至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作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农业产业基础原本就比较好,如何在小康路上更上一个台阶,他们用因地制宜打造地域特色产业和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做出了回答。

    早上五点,洒水车在柏油路上作业,垃圾车分类收集垃圾,公交车也开始启动运营……大堡子村,这个坐落在辽宁西部的小村庄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此时,张佳红夫妇正在自己家的大棚里摘碱地柿子,在盐碱地上种的西红柿,口感好、糖度高、耐储运、价格也好。

    大洼区全区40万人口,农业人口占了30万,土地盐碱含量高,最出名的是盘锦大米和稻田蟹。2014年,盘锦市提出在保证原有农业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盐碱地精品农业。大洼区大堡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郭向东在市里和乡里的支持下,选育出适合在本地栽培的西红柿品种,当年就发展了500个大棚种碱地柿子,实现增收近一个亿。2017年,大洼区的碱地柿子还进入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单。

    碱地柿子火了,高兴坏了老郭,也愁坏了老郭。高兴的是市场需求旺盛,愁的是因为现代种植和育苗技术跟不上,产量达不到。2017年,老郭将在北京工作的儿子郭佳明动员回来一起干,这一年正好赶上区里5G网络信号覆盖,学农林经济管理的郭佳明抓住时机,在自家大棚里示范利用5G和物联网技术建成适合机械化作业、可以远程控制的现代化种植模式。

    这种采用“5G+物联网”技术建起来的现代化种植大棚当年收入就超过10万元,而普通大棚收入一般在6万元左右。不到三年,老郭和小郭就带领大家建起超过1000个这样的现代化种植大棚,产值超过2个亿。

    2019年郭佳明被共青团中央和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这让他对未来有了更远大的设想。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全文 |《关于推进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建设的指导意见》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24小时
36104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