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人工智能+农机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分享至

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犹如一股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农机化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人工智能+农机”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生产方式、产业生态与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其意义远不止于“机器换人”,更在于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战略写下生动注脚。

一、机遇:智慧农业正在“破土而出”

《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人工智能从单点技术应用迈向全面融合赋能的新阶段。对农业领域而言,这意味着什么?

一是“智能+”正重塑农业生产“全链条”。从北斗导航拖拉机无人耕作,到无人机精准施药,再到AI收获系统智能识别作物成熟度——智能农机已不再停留在概念阶段,而是真正走进田间地头。它们不仅是工具,更成为“会思考、能决策”的农业助手,正推动农业生产从“人控”到“数控”、从“粗放”到“精准”的跨越。

二是政策红利推动产业生态“大升级”。《意见》明确支持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可以预见,智能农机研发推广、高标准数字农田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开发等将获得更多政策倾斜。一批科技型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创新服务平台正加速布局,一个“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智慧农业生态圈正在形成。

三是农业现代化迎来“换道超车”新契机。我国丘陵山区、小农户经营等场景对智能农机提出了更复杂的需求,而这恰恰成为技术创新的催化剂。适合国情的轻量化、低成本、高适应性解决方案,正逐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走出中国式智能农机发展之路。

二、挑战:如何从“能用”到“好用”,从“试点”到“普惠”?

尽管前景广阔,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人工智能+农机”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一是“卡脖子”技术有待突破。特别是在高端传感器、农业专用AI芯片、智能决策模型等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农机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如何让AI适应暴雨、扬尘、高温等极端工况,是行业共性难题。

二是成本与效益的平衡难题。目前智能农机价格普遍高于传统机型,后期运维、数据服务等隐性成本也不容忽视。如何让广大中小农户“用得起、用得好”,仍需探索可持续的推广模式。

三是“数据孤岛”和标准缺失制约推广。各地农业数据格式不一、平台互不联通,导致人工智能“无据可用”。同时,行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安全规范和监管指南,可能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四是人才与服务短板亟待补齐。既懂农业机械又懂人工智能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农村地区技术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最后一公里”运维难问题突出。

三、破题:以“人工智能+”行动为契机,构建智慧农业新图景

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如何作为?

一要强化协同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组建"智能农机创新联盟",重点突破三大技术瓶颈:一是农业专用传感器和AI芯片,力争3年内实现自给率50%以上;二是智能决策系统,开发适合我国农情的AI算法模型;三是多机协同作业技术,实现农机群组的自主协同。同时设立智能农机专项发展基金,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攻关。

二要推动数据共享,建设农业"数字底座"。加快制定《农业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建立国家农业大数据中心,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数据采集体系。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制定统一的农业数据标准体系;二是建设国家级农业数据开放平台;三是建立数据安全使用机制。力争到2027年,实现重点区域农业数据共享率超过80%。

三要创新推广模式,让智能农机"飞入寻常百姓家"。除了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外,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共享服务。例如在山东潍坊试点的"智能农机共享平台",已服务2000多个新型经营主体,设备利用率提高40%,成本降低30%。同时推广"作业补贴按效果兑付"新模式,将补贴与作业质量、作业效果挂钩,提升政策资金使用效率。

四要培育复合人才,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高校设立"智能农机"交叉学科,每年培养专业人才5000人。同时建立"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县级设立智能农机服务中心,乡镇建立服务站点,村级培训技术专员。鼓励企业开展"线上诊断+线下服务",将平均维修响应时间缩短到24小时以内。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人工智能+农机”不仅是技术的融合,更是发展理念的升级。它承载着解放农业生产者、重塑传统农业的历史使命。《意见》的实施,正推动我国农业从"机械化"向"智能化"的历史性跨越。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将因AI技术应用提高50%以上,农作物生产成本降低30%,每年可节约农业用水1000亿立方米。只要我们牢牢把握战略机遇,聚力破解发展难题,必将让广大农民挑上"金扁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让农业现代化真正插上科技的翅膀!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90后小许
2025-09-01 11:58:08

现在的ai能读懂土地了!?

发帖
Kmcole
2025-09-01 10:36:40

还有很多新技术只在示范区,没发进入到为农户多赚钱的阶段

发帖
麦子的星辰
2025-09-01 10:29:15

看来ai已经成了时代的必然

发帖
林风小成
2025-09-01 09:50:22

要把AI种进地里了

发帖
岩明
2025-09-01 09:02:13

跟早年各种鼓励互联网+一个道理

发帖
阅读下一篇

宗申通机 |荣耀收官,2025 巴哈大赛南浔站燃情落幕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江淮行者
158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