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只有短短的三天,但留给农机人的思索与创新精神却烙下了深层次印记。给人们的印象是,“新能源+智能化”已成为农业装备转型核心驱动力,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正加速绿色智能农机的商业化落地。本文就此进一步解析,以期抛砖引玉,促其健康发展。
一、“新能源+智能化”农装转型背景与核心趋势
2025国际农机展数据显示,智慧农业与新能源板块连续3年成为重点,企业数量与展览面积同比增幅超150%,反映行业向绿色、智能转型的迫切需求。政策层面,“优机优补”等导向推动高端智能装备成为市场主角,如动力换挡拖拉机占有率近20%,10公斤以上大喂入量小麦收获机占比逼近90%。
1、绿色转型:新能源农机规模化落地
技术路线多元化。油电混合动力:潍柴雷沃E3404-8H拖拉机采用ECVT技术,传动效率提升10%以上,油耗降低20%,适配东北/西北重负荷作业。纯电动应用:雷沃E2000ET-6(141度电池)支持4-8小时牧场高强度作业,集成L2级无人驾驶与AMT技术;雷沃E504ET-3(58度电池)续航达10小时,覆盖果园犁耕、运输等场景,实现零排放。碳中和燃料探索:氢燃料发动机、氨燃料内燃机等新动力系统亮相,覆盖拖拉机、收割机主力机型。
2、市场规模爆发式增长
新能源展区企业数量与面积同比增幅超150%,玉柴、潍柴雷沃等头部企业技术成熟度显著提升。展会设立清洁能源试驾区,推动用户对电动/氢能农机的实景体验。
新能源展区爆发式增长。本届展会智慧农业与新能源板块作为核心内容,参展企业数量和展览面积同比增幅均超过150%,凸显行业对绿色技术的集中投入。
前沿技术集中展示。展区重点呈现立体农业智能机器人、AI视觉、深度学习算法等创新产品,推动农业向智能化、低碳化转型。
3、头部企业技术突破
玉柴:混合动力技术突破。发布 IE-Power混合动力总成,开辟拖拉机无级变速新路径,解决了农机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
潍柴雷沃:AI大模型赋能全链条。推出国内首个智慧农业AI大模型,覆盖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全流程,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中科原动力:醇氢能源应用。全球首发醇氢动力智能拖拉机,以“新能源+智能化”双轮驱动农业绿色转型。
其他创新成果。约翰迪尔:国内首展重载旗舰机型9R490拖拉机;道依茨法尔:新家族产品矩阵提升作业效率。
二、清洁能源与智能化实景体验推动落地
1、试驾区强化用户感知
展会设立清洁能源试驾专区,提供电动/氢能农机的实景操作体验,帮助用户直观感受性能优势(如续航、动力稳定性)。
实景操作体验的成熟模式。美国绿色交通及充电桩展(ACT Expo)设立了 Ride&Drive 实景试驾环节,参观者可亲自操作电动卡车、公交车等商用车型,直观测试加速、制动、爬坡等性能。该模式可直接迁移至农机试驾场景,如设置模拟农田地形(旱地、水田、坡道),体验电动/氢能农机的动力响应和稳定性。
2、绿电技术与农业的结合展示
中阿博览会清洁能源展的“绿电应用专区”展示了零碳园区、智能种植系统等方案,若加入农机试驾,可形成“能源供应-农机应用-种植管理”闭环体验。例如:用绿电为农机充电/制氢,展示全程零碳排放链条。
3、用户可体验的核心性能维度
续航能力验证。设置连续作业任务(如翻耕1亩地),记录电量/氢耗数据,对比标称参数;演示快速充换电/氢技术(参考郑州电力展的储能方案)。
复杂工况适应性。在泥泞、陡坡等场景测试防滑系统与扭矩输出;模拟满载运输,验证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的稳定性。
智能化功能集成。结合郑州展的“智慧电网”技术,演示农机自动调度、夜间谷电充电等场景;通过车载屏显示实时能效数据(如每公顷耗电量)。
技术验证加速应用。潍柴氢燃料电池已积累超1500万公里实车验证,寿命达3万小时,试驾进一步验证可靠性,推动市场接受度提升。
4、智能升级:数字技术重塑农业全链条
智能农机创新突破。CVT与动力换挡技术:雷沃340马力CVT拖拉机实现无级变速自动调控;雷沃M2004-5RP动力换挡机型彻底解决传统离合器故障,提升30%操作效率。大喂入量收获机械:雷沃谷神GS8239小麦机喂入量达23公斤/秒,打破国外垄断,支持自适应减损调控。农业机器人集群:立体机器人集成AI视觉与机械臂技术,覆盖播种、采收全流程。
智慧农业生态整合。首个AI大模型发布:潍柴雷沃推出智慧农业AI大模型,驱动耕种管收全环节决策优化。数字农业中心模式:融合物联网、自动驾驶与无人机监测,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如1200㎡蔬菜机械专题展区)。
三、市场反馈:技术突破与企业实践
1、新能源动力创新
混合动力:玉柴IE-Power总成开辟无级变速新路径,解决农机“卡脖子”难题;重庆云宸超级混动电池系统支持200马力以上重型农机,循环寿命超40000次,峰值功率达180kW。
醇氢动力:中科原动力发布全球首台醇氢动力智能拖拉机,以新能源+智能化双轮驱动绿色转型。
2、智能化技术应用
AI与机器人:潍柴雷沃智慧农业AI大模型覆盖播种到收获全链条;立体农业智能机器人集成AI视觉与机械臂技术。
智能管理系统:重庆云宸“星云智慧能源监控系统”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
3、典型企业产品布局对比
| 企业 | 新能源技术 | 智能化亮点 | 代表产品 |
| 潍柴雷沃 | - | AI大模型全链条赋能 | 智慧农业AI大模型 |
| 中国一拖 | - | 高端智能装备 | 东方红LF360动力换挡拖拉机 |
| 中科原动力 | 醇氢动力 | 智能化控制 | 全球首台醇氢动力智能拖拉机 |
| 重庆云宸 | 超级混动电池系统(30C倍率) | 星云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 M箱/Y箱动力电池(配套20余家头部企业) |
(补充说明)表格展示了不同企业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的差异化布局,反映行业多路径技术探索。
四、市场影响与未来方向
新能源农机已从测试走向实用:混合动力拖拉机在新疆测试中燃油经济性提升显著,部分头部企业履带式玉米收获机销量涨幅超200%13。政策补贴进一步加速商业化,如江苏、安徽等地对200马力以上混动拖拉机补贴17.5万元。未来,随着电池技术迭代与AI算法优化,绿色智能农机有望全面替代传统设备,推动农业生产效率与环保水平双提升。
五、加速农业装备“新能源+智能化”之政策建议
加速农业装备“新能源+智能化”需构建“技术研发-市场培育-政策保障”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重点突破技术瓶颈、完善产业链协同,并强化财政与标准引导。
1、政策背景与必要性
农业装备“新能源+智能化”融合是应对能源危机、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路径。当前我国面临技术创新不足、产业链协同薄弱、农民认知度低等挑战,需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升级。一是技术研发与创新支持。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扶持智能感知、新能源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合作。二是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给予加计扣除,鼓励技术转化。
2、市场培育与产业链协同
补贴政策:对购置新能源智能装备的农户提供30%-50%购置补贴,降低使用门槛。
示范工程:建设100个国家级“新能源+智能化”农业装备应用示范区,推广典型案例。
3、政策保障与标准建设
完善法规:制定新能源农业装备安全标准、数据共享规范,明确环保要求。
人才培养:在高校增设农业智能装备专业,开展农民操作技能培训。
✅ 政策实施效果预期
| 政策方向 | 关键措施 | 预期效果 |
| 技术研发 | 专项基金+税收优惠 | 2025年核心技术自主化率提升至70% |
| 市场培育 | 购置补贴+示范工程 | 新能源智能装备市场渗透率突破35% |
| 标准建设 | 安全标准+人才培训 | 形成50项行业标准,培育2万专业人才 |
(补充说明)政策需注重区域差异,对风力、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加大倾斜,同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调整支持力度。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众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