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媒体视野|重塑汽车三轴控制 ——采埃孚智能底盘2.0

分享至
图片

以下内容来源于《汽车之友》,编辑许晖

在汽车从“机械产物”向“智能终端”演化的关键节点,作为全球领先的底盘技术供应商,采埃孚正尝试以全新的战略模式回应行业变革。从线控转向、线控制动,到全主动悬架与软件定义底盘,这家百年企业正通过一场由“底盘2.0”引领的深度重构,为未来智能汽车构建扎实的动态基础。

在本次采埃孚底盘技术日上采埃孚集团董事、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负责人彼得·霍得曼博士(Dr. Peter Holdmann)与亚太区核心研发团队,全面解读了采埃孚最新的技术版图:一套融合纵向、横向与垂向动态的系统平台——底盘2.0,正在重塑底盘与整车架构的关系。


“我们不再将转向、制动与悬架视为孤立组件,而是以三轴动态协同为中心展开软件定义。” 


采埃孚集团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研发负责人菲利普·加斯尼尔指出,在底盘2.0架构中,采埃孚希望实现的不仅是功能集成,更是系统间的“最优耦合”。

图片

这场系统革命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便是量产落地的线控转向。作为中国首个获得工信部许可的线控转向量产车,蔚来ET9搭载的正是采埃孚提供的完整系统方案。从机械连接彻底解耦,转向信号全部由电控驱动,驾驶手感可通过软件定义与模拟——这种改变,不只是工程奇迹,更是驾乘体验的跃迁。


然而,软件定义的意义远不止于此。采埃孚构建的 cubiX 平台,正是底盘2.0的软件中枢。它可在不依赖统一硬件前提下,灵活接入不同传动组件,并对整车底盘行为进行统筹调校。通过图形化标定工具 cubiX Tuner,即便是面向不同尺寸与定位的车型,也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特定“DNA”的驾驶风格生成。


而在更深层的系统底层,智能传感器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感知触角。据采埃孚亚太区汽车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系统设计负责人李遥博士介绍,采埃孚首次在凯迪拉克车型上应用了集成于球头结构中的加速度与高度传感器。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底盘状态监测的精度,更为未来预测性维护和AI算法的感知训练打下基础。底盘不再是单纯的硬件框架,而是数据驱动下的智能体。


“采埃孚的优势,在于我们不仅做硬件,也做软件,更了解每一项零部件的物理边界与响应能力。” 


采埃孚亚太区汽车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工程副总裁何蔼(Alexander Hägele )副总裁表示。采埃孚的整合能力,不止体现在线控组件如EMB(干式电控制动)或AKC(主动后轮转向)的设计制造,还包括它们与整车软件系统的调和能力。

这一战略整合并非一蹴而就。据介绍,自2024年起,采埃孚将原属TRW的制动与转向部门与采埃孚悬架、后转、底盘零部件等部门正式合并为“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规模达3万人,全球60座工厂,销售额突破100亿欧元。这为底盘2.0的开发与全球化量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采埃孚已实现后轮转向系统(AKC)在张家港本地化量产,半主动连续阻尼控制减振系统(CDC®)与全主动悬架系统(sMOTION®)在保时捷与中国主流品牌中实现应用,而干式线控制动EMB系统,也已获得近500万辆规模的订单。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软件与传感器本地化适配能力,也成为采埃孚面对“自研趋势”下车企合作策略的重要砝码。


当媒体问及“未来如何适配中国OEM自研ADAS软件”时,彼得·霍得曼博士回应明确:


其软件平台已模块化拆分,支持对外硬件接入;同时以“灰盒”方式对客户开放接口,兼顾安全与灵活——即便客户自研感知算法,底盘系统依然可以无缝对接并协同控制。


图片

从开发哲学到产品边界,从本地化制造到国际法规适配,底盘2.0正以一种“软硬兼修、以我为主”的姿态,尝试回应智能汽车时代的底盘定义问题。正如彼得·霍得曼博士所言:“我们不仅是底盘的制造者,更是整车动态体验的塑造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多位院士专家汇聚玲珑,共商绿色轮胎发展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采埃孚
77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