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开发非洲农机市场正当其时(上)

分享至

开发非洲农机市场,是我国农机制造业走进国际的一项正确地抉择。为非洲农业发展做出大国担当,是农机业界的国际责任。本着“已欲立而立人,子欲达而达人”的合作共赢战略,长期深耕非洲农机市场,定会令中国农机在非洲一飞冲天,绩惊四座。

一、非洲农业开发潜力巨大

1、非洲社会经济基本现状

2023年,非洲是仅次于亚洲地区的全球第二大经济增长地区。有15个国家经济增长率在5%以上,超一半(31个)非洲国家实际GDP增长率高于2022年,像布基纳法索、吉布提等国增长超过2%。不过,非洲国家平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从2022年的4.1%放缓至2023年的3.1%,主要是受俄乌冲突致食品和能源价格高企、全球需求疲软、气候变化影响农业和发电以及部分国家政治不稳定和区域冲突等因素影响。

非洲地区差异明显,地域特色鲜明。东非将成为非洲增长最快的地区,从2023年到2025年,实际GDP增长率将从1.5%上升到5.7%,不过受苏丹和南苏丹冲突影响,2024年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中部非洲增长预计从2023年的4.3%放缓至2024年的4.1%,2025年预测增长至4.7%。西非增长较为明显,从2023年的3.6%上升到2025年的4.4%,2024年科特迪瓦、加纳、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增长持续强劲。北非经济增长从2023年的4.1%下降到2024年的3.6%,2025年预测回升到4.2%。

南部非洲。经济增长从2023年的1.6%小幅回升至2024年的2.2%,2025年预测稳步上升至2.7%,南非较好的增长预期抵消了安哥拉等国经济下调的综合影响。

宏观经济情况通货膨胀。2023年,东非通货膨胀率最高,为26.5%,苏丹以245.3%领先;西非位居第二,为20.3%;北非平均通胀率为16.3%;中部非洲通货膨胀率上升3.5%,达到10.3%;只有南部非洲通货膨胀率从2022年的10.8%下降到2023年的8.6%。2024年平均通胀率从2023年的17%上升到17.8%,2025年预测降至12.3%。

货币情况。2023年,在全球持续高利率、地缘政治和贸易紧张局势影响下,非洲货币持续贬值。如尼日利亚奈拉在2023年6月外汇市场改革后贬值了95.6%,安哥拉和赞比亚货币分别贬值32.8%和15.4%。不过,由于欧元兑美元在2023年恢复一定强势,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等部分货币兑美元小幅上涨。

财政赤字。从2022年到2023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从4.9%略微上升到5%,主要因能源部门收入下降和食品价格上涨后各国采取应对政策。2024年,非洲大陆整体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收窄至4.7%。

外部资金。从2021年到2022年,外国直接投资(FDI)、官方发展援助(ODA)、证券投资和汇款等外部资金从2171亿美元下降到1749亿美元,下降了19.4%,其中外国直接投资下降约44%,非洲大陆投资组合净流出17%,官方发展援助流入减少约6%,仅有跨境汇款有0.2%的微增。

经济结构转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结构变化不大,传统产业是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大部分非洲工人服务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如农业雇用了42%的劳动力,生产率仅为60%;而生产率较高的采矿业、公用事业和金融服务业只雇用约3%的劳动力。经济结构转型进展缓慢,一方面依赖的服务业发展尤其是个体经营与零售服务,需要制造业支撑,但制造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非洲的结构转型进程不平衡,有25个非洲国家经济转型情况非常不明朗。为加快结构转型,到2030年,非洲每年需要弥补约402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需优先考虑教育、能源、生产力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调动自然资源,合理调整税收与公共支出结构。

2、非洲农业开发潜力巨大

土地与资源方面。非洲拥有世界上65%的未开垦耕地和丰富的水资源,这为农业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充足的土地资源意味着可以扩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丰富的水资源若能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可有效保障农业灌溉需求,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劳动力方面。农业产值约占非洲地区生产总值的1/3,吸纳了非洲大陆大部分劳动人口。庞大的劳动力群体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支持,有利于开展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如耕种、收割、农产品加工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这些劳动力经过培训后,还能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市场与贸易方面。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指出,过去20年间非洲农业产值年均增长4.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如能充分利用非洲大陆自贸区发展优势,扩大投资、应对挑战,非洲农业产值有望从目前的2800亿美元提升至2030年的1万亿美元。非洲大陆自贸区的建设持续推进,将帮助农业企业从非洲内部贸易中受益,预计到2050年,非洲的农业综合贸易规模有望增长30%。这表明非洲农业在市场和贸易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能够为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3、非洲农业发展面临挑战

农业基础设施方面。农业机械化水平整体较低,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无法充分发挥土地和劳动力的优势。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不足,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导致农作物易受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进而影响粮食产量。例如,非洲国家粮食自给率低,每年粮食总产量仅为2亿吨,年均进口粮食8500万吨,这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密切相关。

外部因素影响方面。非洲农业及粮食系统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地区冲突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影响。2022年,非洲之角遭遇了4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大量农作物歉收甚至绝收,上千万民众面临粮食短缺。肯尼亚国际问题专家木内内表示,非洲国家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较弱,洪灾和旱灾又变得更加频繁,严重影响地区国家的粮食安全。

资金投入方面。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认为,非洲农业和食品部门资金严重不足,加剧了粮食不安全状况,并且正在阻碍整个非洲大陆的未来发展。资金不足导致农业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展缓慢,限制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4、非洲农业开发举措

非洲国家自身举措。非洲各国正不断强化粮食自给意识,加大农业扶持力度。非盟成员国此前承诺将国家预算的10%用于粮食及农业生产。肯尼亚农业部出台政策,将由国有企业掌控的50万英亩闲置土地出让给私营农业部门开发利用,并为相关农业实体提供贷款用于开发、推广新技术,促进农业机械化。该国还推出“肯尼亚百万农民数字平台”,通过900多项技术创新和管理实践,实时提供气候智能农业建议、市场信息推送、信贷及保险服务等,以进一步提升肯尼亚农业生产力。赞比亚推行总投资3亿美元的“农业增长机会计划”,通过增加对农田水利部门的公共支出、推广本地农作物和食品等,推动农业实现包容性增长。坦桑尼亚政府不断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将支持农业商业化作为重点,激励农业产业创新,保障本国粮食供给1。

国际和地区组织援助。国际和地区组织也积极为地区农业发展提供援助。去年,非洲开发银行专门出台促进非洲粮食增产的相关措施,重点通过“非洲农业转型技术”计划向7个非洲国家的180万农户提供了耐热小麦种子,使小麦增产140多万吨。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了非洲农业加速发展的“四个更好”路线图,即更好的生产、更好的营养、更好的环境和人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不让任何人掉队。当前有27个非洲国家加入了粮农组织的旗舰项目——“携手行动”,该项目旨在确定全球农业转型方面的差距,将不同国家与合作伙伴相匹配,以取得切实互助成果。2019年,粮农组织还在非洲发起“一个国家一个优先产品”倡议,支持各国发展独特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农副产品,构建更加完善的价值链并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中非农业合作。中国一直是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支持者,从粮食育种、栽培、田间管理,到兴建农田基础设施,再到农业贸易开放政策,非中农业合作不断深化。在肯尼亚,2022年4月,位于肯尼亚的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用中国技术试种当地白玉米品种,将产量提高约50%。在马达加斯加,从中国湖南引进的杂交水稻品种已连年取得丰收,预计到2024年,马达加斯加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将达到15万公顷,稻谷增产约50万吨。去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的兴农惠民伙伴行动明确指出,中方将向非洲提供1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建设10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派遣500名农业专家,建设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实施500个公益项目,鼓励中非企业双向奔赴投资创业,为非洲创造不少于10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企业也积极发挥作用,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在非洲推广种植节水抗旱稻取得初步成功,腾讯公司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等合作加速了节水抗旱稻种植。

二、非洲农机市场现状

1、非洲农机需求与潜力巨大

需求旺盛。非洲作为全球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对农机的需求日益增长。农业是非洲吸纳就业的重要行业,例如肯尼亚约八成人口居住在农村,农业直接贡献了22%的GDP,并通过支持其他产业,间接贡献了另外的27%。同时,非洲拥有世界上65%的未开垦耕地和丰富的水资源,农业可供开发的潜力很大,这些都使得对农机的需求持续增加。

市场潜力巨大。根据非盟计划,非洲将在2025年实现“零饥饿”目标,到2030年前基本实现粮食安全,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倡导的“从粮食援助转向当地生产”政策,也进一步增加了非洲农机市场的潜力。

农机供给情况。本土生产薄弱。非洲本土农业机械生产市场几近空白,农机产品几乎依赖国外进口,这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外农机企业开拓非洲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

产品结构特点。近年来,南非、摩洛哥和突尼斯主导非洲的新拖拉机销售市场,占据非洲大陆每年近一半的总销售额,然而超80%是不到100马力的两轮驱动的轻型机械。

2、政策环境利好农机发展

近年来,非洲多国政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纷纷出台一系列扶持农机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农机创业者提供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优惠条件,还通过建设农机服务中心、推广先进农机技术等方式,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3、贸易机会多多

以中国浙江为例,2024年,浙江与埃及、南非、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肯尼亚、科特迪瓦等12国的农机贸易额纷纷突破1500万元,带动浙江农机对非贸易总额达8.3亿元。多款浙产农机成为热销爆款,如烘干机、冻干设备、家禽孵卵器及育雏器、谷物磨粉加工机、拖拉机、牵引车等。

三、非洲农机市场特点

1、需求旺盛但供给不足

由于历史、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原因,非洲农机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这为有意进军非洲农机市场的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机遇。

2、政策扶持力度大

近年来,非洲多国政府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机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不仅为农机创业者提供了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优惠条件,还通过建设农机服务中心、推广先进农机技术等方式,为农机创业者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3、市场容量巨大且持续增长

随着非洲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机市场将持续扩大。从经济方面看,农业长期占据非洲主导地位,拥有世界上65%的未开垦耕地和丰富的水资源,地区农业可供开发的潜力很大,这也决定了其农机市场容量会不断增大。

4、对小农机需求大

非洲约八成人口居住在农村,农业是吸纳就业的最大行业。非洲人喜欢易上手、用途多样、适应性强的小农机。如浙江四方集团的手扶拖拉机,只需配换不同农机具,便可乘坐或步行推拉,在水田、旱地、果园等处进行旋耕、犁耕、开沟、播种、收割等多种作业,甚至可为抽水、灌溉、脱粒、粮食及饲料加工充当动力装置,在非洲成为“爆款”。

5、本土生产能力薄弱

非洲本土农业机械生产市场几近空白,几乎所有农机产品都依赖国外进口,这为中国等国家的农机企业开拓非洲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

对特定产品需求迫切。近年来,南非、摩洛哥和突尼斯主导非洲的新拖拉机销售市场,占据非洲大陆每年近一半的总销售额,然而超80%是不到100马力的两轮驱动的轻机械。同时,非洲在烘干机、冻干设备、家禽孵卵器及育雏器、谷物磨粉加工机等品类方面也有较大需求。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地-球-哥
2025-07-23 13:12:04

还是半机械化起步

发帖
月亮睡了
2025-07-23 11:43:10

还要化肥、种子一起推进

发帖
浩气长存
2025-07-23 10:25:24

如果人工比机器便宜,就不好推了

发帖
阅读下一篇

你好,一拖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汉中樵夫
858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