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跨区作业服务工作,普遍得到农机企业的高度重视。然而,近日一些跨区进行耕整地、播种等作业服务者在产品维修方面,遇到了一些难题。
当前,农机企业在不同区域的产品配置存在差异,且相同功率的产品在不同区域价格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配置低的产品价格低于配置高的产品。当低负荷区域的农机跨区到重负荷区域作业时,由于产品配置无法满足重负荷作业的要求,容易产生故障。而农忙季节时间紧、任务重,一旦农机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进度,给作业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服务方面,不少经销商对自建服务站进行补贴,这导致他们在面对跨区作业服务需求时,往往会优先服务自营品牌的车辆。同时,由于不同区域产品配置不同,从厂家调配服务配备件需要一定时间,进一步加剧了维修的滞后性。此外,一些农机企业产品销售区域较少,服务网络难以覆盖到跨区域作业的地区,使得跨区作业用户在遇到问题时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服务。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跨区农机作业服务者的利益,也制约了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为了打通这些堵点,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具备相应资源的农机企业应加强区域间产品配置的统筹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作业负荷和需求,合理调整产品配置,避免因配置差异导致的故障问题。并将相关信息提前告知跨区服务作业者。建立统一的售后服务体系,打破区域限制,确保跨区域作业的农机能够获得同等优质的服务。在配件供应方面,农机企业应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区域配件储备中心,缩短配件调配时间,提高维修效率。 属地经销商要转变服务观念,不能只关注自身销售的车辆,而应树立全局意识,积极为跨区域作业的车辆提供服务。可以建立跨区域服务协作机制,与其他地区的经销商共享资源,形成联动效应,共同提升服务水平。
跨区作业用户在出发前,应充分了解作业区域的情况,包括当地的作业负荷、产品配置要求等,提前做好车辆的检查和维护,选择适合当地作业条件的农机。同时,要与企业和经销商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问题,争取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农机跨区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打通服务堵点是保障其顺利开展的关键。只有农机企业、经销商、用户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为农机跨区作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农业机械的价值利用,促进农业生产的高效发展。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