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书记,今年村里的晚稻已经开始收割了,村民到新打米厂加工的意愿都很强烈,引进的大米一体化加工设备可以投入使用了……”电话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达岚镇五德村支书李德勇,正向省农机事务中心来镇挂职的干部商量大米加工事宜。
今年来,达岚镇充分利用省派挂职干部优势,将“省城指导”与村级集体积极发展壮大对接到点到位,整合当地优质资源,找准产业发展的着力点,积极向省、州、县农机事务中心汇报对接,围绕“粮油+”产业链发力,多维度提高农村产业、产品的附加值,奋力打造出一张靓丽的乡村产业新名片。
优化种植模式,提升优质农业产值。达岚镇五德村目前流转有农田300余亩,每年实行油菜、晚稻两季轮作,针对土质情况进行保护性耕作,引进产量高、口感佳的粮油品种。在发展传统农业产业同时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将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相结合,推进油菜和水稻种植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举措,利用油菜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优势,不断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农作物品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收益,实现油菜亩产400余斤,晚稻亩产700余斤。
优化产业链条,打造本土特色品牌。利用五德村村口烤烟房水电两通和土地平整的现有优势,矗立起1200 平米的标准化厂房,配备有油菜直播机、育秧流水线、旋耕机、轮式和履带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粮食烘干机、大米生产流水线等一系列现代农机设备,实现了油菜和水稻从种植、收获、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自主经营模式,油菜籽和稻谷从农民手中直接采购,品质有保证,群众吃着放心。“米香不怕巷子深”,积极注册商标,打造“佬米匠”品牌,走好“好品质”到“好口碑”的品牌升级之路。
优化服务机制,提升农技服务成效。推行“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由村经济联合社统筹,成立泸溪县经纬现代农机合作社、泸溪县佬米匠粮油有限责任公司。用好用活农村闲散劳动力,组建专业农机操作队伍,积极加强业务培训,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随时响应农民需求,提供育秧、耕种管收和加工等各种农业生产服务,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既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又解决了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