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三产融合,把一粒米做到极致

分享至

  10月15日,海口市红旗镇墨桥村的稻田里,墨桥村村民邓景升头戴草帽、脚穿胶靴来回“巡逻”,仔细察看水稻的长势。 

  “再过20天我这10多亩水稻就要收割了。”看着稻秆上一串串圆润饱满的穗粒,邓景升笑着说,“水稻一年种植两造,今年5月收割了一茬,公司以1元/斤的价格收购。算下来,种植水稻一年的收入大概有3万元。” 

  墨桥村有近8000亩水田,土地肥沃,灌溉设施完备,曾是远近闻名的“粮仓”。但近些年,由于传统水稻种植经济效益不高,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缺乏劳动力,导致土地撂荒现象严重。 

  转变发生在2019年。墨桥村和海口五田家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5500亩生态优质水稻订单。土地由村集体向村民流转,公司免费给村民发放1.4万斤优质高产稻种,并负责统一回收销售,以“企业+合作社+村民”的合作方式布局水稻种植产业链,并打造出“琼山福稻”品牌。 

  “以前水稻收购价8毛钱1斤,亩产在800斤到1000斤一造。现在企业保底收购1元1斤,水稻亩产1200斤一造。”墨桥村党支部书记黎积书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背靠企业“大树”,如今大家种水稻收入高了,水稻产量、口感、抗病性等方面都表现更为优越,“现在村里基本没有撂荒地了。” 

  企业进村,不仅带来了优良品种,更带动了水稻全产业链的逐步落地。 

  “我们不是单纯卖米,而是瞄准市场,将不同特色的稻米进行精细化加工,这样可以进一步延伸水稻的产业链。”海口五田家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星介绍,除了新鲜大米,该公司还把红米加工成米粉,黑米加工成黑米茶,放在门店售卖,颇受消费者欢迎。 

  如今的墨桥村,已告别“良田撂荒”的历史。水稻种植不仅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支柱,也成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引擎。当地政府结合“琼山福稻”品牌推出“琼山福稻旅游文化节”,带动乡村旅游消费。 

  看到每个周末都有学生来村里的稻田旁写生,一些村民在家门口还吃起了“旅游饭”。大家拉着自家种植的新鲜椰子、水果到现场售卖,一上午就有几百元进账。 

  “用万亩稻田把游客吸引过来,再用成熟的配套设施把游客留下来。”琼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正以水稻为主导产业,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着力推进琼山区粮食作物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位于墨桥村的产业园园区已基本形成良种繁育、种植、加工、销售、三产延伸于一体的完整全产业链条,并依托“琼山福稻”产业开发了少儿研学、职业农民培训、休闲农庄等项目。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扎西德勒!中联重科“谷王”闪耀雪域高原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24小时
36104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