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农业也需风险管理意识

分享至

资料图

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农业市场风险的有效管理,是整合政府、保险、期货、信贷等多方资源的结果。一方面,农业市场风险管理本身是涉农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需要运用各种政策性和市场化金融工具;另一方面,通过市场风险管理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将为金融资源进入农业打开通道。因此,创新农业市场风险管理,需要运用“加法”思维,将保险、期货、信贷、担保、抵押等金融要素凝聚成合力,助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以“加法”思维实现农业市场风险管理的利益共享。作为农业与金融服务业结合的新业态,农业市场风险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农户、保险公司等各环节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从国家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防范农业市场风险的目标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避免出现大的市场波动;从生产者角度看,面对农产品市场的瞬息万变,迫切需要通过风险管理降低潜在损失、稳定收益预期;从保险机构角度看,农业市场风险管理是其重要业务领域和利润增长点,还可以通过农业保险切入农村健康险、财产险等领域;从期货公司角度看,利用金融工具分散农业市场风险正是其专业能力的体现,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其潜在客户群;从银行、交易所、担保机构等相关主体角度看,参与农业市场风险管理链条,能够降低业务风险、扩大业务规模。

因此,创新农业市场风险管理,需要运用“加法”思维,构建合理的风险管理利益联结机制,既要满足政府的宏观调控需要,也要满足市场的微观主体需要。

以“加法”思维优化农业市场风险管理的发展路径。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我国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样,在农业市场风险管理创新中,也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尤其是我国有2.67亿农户,即使不考虑2.29亿经营10亩以下耕地的农户,数量也将以千万计。

如果不充分借助“互联网+”,无论是政策性保障措施还是市场化的保险工具,落实到户都将产生巨额的操作成本。农业市场风险管理本质上是信息经济,风险识别、损失评估、利益补偿等环节都需要以准确的生产经营信息为基础。

因此,可行的发展路径是,从风险管理需求更为迫切的规模种养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入手,借助移动终端和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由政府推动实现生产主体的经营信息数字化和在线化,然后作为公共信息平台由保险、期货、银行、担保等相关机构充分共享,破除信息不全面、不对称问题,以“加法”思维实现农业市场风险管理“弯道超车”。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2017国际农机展重磅活动预告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爱农好机者
12322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