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全国农机专业会特别报道之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跨入中级阶段

分享至
  【本网讯】12月24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在京召开。张宝文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在2007年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

  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标准,将农业机械化发展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主要用两个评判指标:一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二是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中级阶段是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跨入40%并提高到7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40%降低到20%的发展阶段。据统计测算,到2007年底,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41%,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降至38%。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在2007年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

  会议指出,这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中一次历史性跨越,意义十分重大。一方面,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跨过40%门槛,说明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机械化生产方式由原来的次要地位转化为主导地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向更大规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已降低到40%以下,说明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由原来依赖和占用人力资源向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转变。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增机、减人”的趋势不可逆转,对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的需求将呈现出刚性增长的态势。

  会议指出,农业机械化由初级阶段发展到中级阶段,不仅仅有量的积累增长,更有质的变化提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从现在起到2025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中级阶段,将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二是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四是发展机制不断完善。五是农机农艺不断协调。中级阶段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矛盾凸显期,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技术经济障碍和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农业机械化需求与农机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有效供给不足问题。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全文 |《关于推进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建设的指导意见》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24小时
36104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