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农机用户普遍最反感的售后现象

分享至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机产品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然而,部分农机企业在售后服务环节暴露的诸多问题,正严重损害用户权益,加剧行业信任危机。从质保承诺缩水到过度维修,从配件以次充好到维权困难,用户的负面体验不仅影响企业口碑,更可能引发市场连锁反应。

一是质保承诺成空文,维修暗藏猫腻。一些农机企业在销售时承诺“多年质保”,但实际执行中却大打折扣,导致用户后期维权时发现承诺与实际不符。更恶劣的是,部分企业在质保期内以“免费维修”为名,行“以次充好”之实——更换非原厂配件,甚至使用小厂生产或翻新零件。由于用户普遍缺乏农机专业知识,难以辨别配件真伪和质量差异,这种隐蔽的欺诈行为长期存在却难以被发现。

二是过度维修与责任转嫁,榨取用户利益。针对超出质保期的产品,有的农机企业刻意模糊故障责任,将小问题扩大化维修。将非易损件谎称为易损件,或通过更换不必要的部件收取高额费用。这种“过度维修”式的维修模式,本质上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将企业成本转嫁给用户。更有甚者,维修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同一故障反复出现,迫使用户多次付费,进一步加剧经济负担。

三是维权困境时举证难、成本高、周期长。当用户发现质量问题时,维权之路往往充满阻碍。首先,农机故障的专业性导致用户难以提供有效证据,而第三方检测机构费用高昂,动辄数千元的鉴定费远超普通农户承受能力。其次,投诉流程繁琐,从企业内部投诉到市场监管介入,耗时漫长且结果不确定性大。许多用户最终因“耗不起”而放弃维权,这无形中助长了企业的违规行为。

四是品牌信任崩塌,用户用脚投票。售后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用户忠诚度。一旦遭遇欺诈或推诿,用户不仅会转向竞品,还可能通过口碑传播放大负面效应。尤其在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群体中,负面案例的传播速度更快,可能导致企业丢失整个区域市场。长期来看,这种“重销售轻服务”的模式将侵蚀行业健康发展根基。

农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用户信任。唯有将售后服务从“成本中心”转为“价值创造环节”,通过透明化、专业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企业才能真正赢得市场长久认可。否则,用户往往后续选择不再购买或支持这些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如果后续仍继续延续这种行为,最终恪守短期的服务利润攫取或将以销量锐减、品牌消亡为对价替代。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麦子的星辰
2025-07-23 10:58:14

很多机器是亏本卖,就等售后环节来赚回钱

发帖
阅读下一篇

真实且高效的人工智能:TempAI从电机核心传输温度数据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情
149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