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机市场高度内卷的当下,大中拖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市场竞争的加剧与政策导向的双重作用,推动着行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向中高端化转型的趋势日益明显。
从市场主体数量变化来看,行业洗牌已然加速。数据显示,上半年实现大中拖销售的企业约为 220 家,这一数字较前几年市场高峰时期减少了近 40 家。市场参与者数量的缩减,直观反映出行业竞争的白热化程度,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正逐步被市场淘汰。 业内人士指出,与其被动被市场淘汰,不如主动实施产品升级或实施业务转型,以谋求新的发展空间。
产能结构失衡是当前大中拖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国内大中拖年销量约为 35 万台左右,现有市场格局下,产能排名前五的企业已基本能够满足市场的总体需求。若进一步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作业场景对农机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行业内保留 20 余家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已是最合理的市场布局。这意味着当前市场上大量的中小规模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产能过剩问题在中低端市场表现得尤为突出。
中低端产能过剩成为行业内卷的重灾区,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则制约着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长期以来,部分企业依赖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导致中低端市场同质化严重,价格战频发,不仅压缩了全行业的利润空间,也阻碍了技术创新的步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市场对智能化、高效能的高端大中拖产品需求日益旺盛,供给缺口逐渐显现,成为行业未来的核心发展方向。
国家 “两新” 政策的加力扩围为农机行业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政策引导下,农机市场的购机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中高端产品的产销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终端的变化更为直观,多家经销商在 2024 年主动选择退网某些腰尾部企业制造的中低端产品。经销商作为市场冷暖的 “感知者”,其经营策略的调整折射出行业生态的深刻变化。他们普遍认为,果断放弃缺乏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的品牌,集中资源经营中高端产品,是未来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对于大中拖企业而言,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水平,向高端化、差异化方向转型。同时,要紧跟政策导向,顺应市场需求变化,优化产能结构,才能在行业变革中占据有利位置。这场行业洗牌虽然带来阵痛,但也将推动大中拖行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