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服务制胜:重构农机企业价值创造新路径

分享至

在传统认知中,农机行业的服务常被视作销售环节的 “附加成本”,其价值被局限于售后补救,未能深度融入企业核心战略。然而,在行业 “反内卷” 的关键阶段,服务正从成本项转向核心竞争力,成为农机企业重塑价值创造模式的关键抓手。部分企业却陷入认知误区:当产品质量难以满足客户需求时,仍从财务视角将服务视为短期盈利点,而非支撑销售、维系客户的核心纽带。这种 “捡芝麻丢西瓜” 的做法,虽能通过服务收费获取蝇头小利,却因忽视客户核心诉求,导致客户流失、品牌信任度下降,最终错失长期购机订单的 “大市场”。

对谋求长远发展的农机企业而言,构建全周期价值守护网络、重塑服务体系已成必然选择。这一体系的搭建需从多维度发力,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打通服务全链条。
配件供应系统的优化是服务体系的 “基石”。农机作业具有强时效性,停机哪怕一天也可能给农户造成巨大损失。企业需通过合理布局区域仓储中心,构建 “长期服务站 + 临时服务站 + 配件周转车” 的动静结合配给网络:长期服务站承担常规配件储备与基础维修,临时服务站覆盖农忙高峰期重点区域,配件周转车则实现田间 “流动补给”。通过这一网络,可实现关键配件 6 小时内送达田间地头,将客户的停机损失降至最低,从 “被动补救” 转向 “主动保障”。
服务下沉的 “最后一公里” 则需靠技术与场景融合打通。企业需将 “服务培训”“一键报修” 与在线远程诊断深度结合:一方面,技术专家定期深入田间,针对农机操作、日常保养等内容开展实操培训,帮助客户提升设备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依托物联网技术搭建远程诊断平台,客户通过 “一键报修” 上传设备故障数据,专家可实时远程排查故障、指导维修,甚至对部分小故障实现 “线上秒修”。这种 “线上 + 线下” 的服务模式,让客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随时获得专业支持,彻底解决 “报修难、维修慢” 的痛点。
创新服务模式更是深化客户价值绑定的核心。“服务包” 订阅制便是典型实践,其涵盖农机全生命周期的定期保养、故障维修、技术升级等服务,客户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套餐,实现 “一次订阅,全程无忧”;而以旧换新政策则精准解决客户农机更新的后顾之忧,通过合理评估旧机残值、提供置换补贴,降低客户换新成本,同时也为企业开拓了二手农机循环利用的新赛道,形成 “客户受益、企业增效” 的双赢格局。
针对客户普遍面临的资金短板,企业还需主动联动金融机构,推出多元化金融服务。在规避自身经营风险的前提下,提供农机分期付款 / 按揭贷、融资租赁、贷款担保、厂商贴息 / 免息贷款、信用贷款、零首付购机等多种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资金需求。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客户购机的资金门槛,让更多农户能用上高效农机,更能通过金融服务加深与客户的绑定,从 “一次性设备交易” 延伸为 “长期金融服务伙伴”。
当农机企业真正践行 “服务即产品” 的理念,服务便不再是销售的附属,而是与设备本身同等重要的 “核心产品”。这一转变能推动企业从 “一次性交易” 模式,升级为 “终身价值伙伴” 模式,通过全周期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不仅能提升客户复购率与忠诚度,更能构建起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的差异化优势。未来,服务制胜将不再是口号,而是农机企业突破内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徐工XCA420玉米收获机——周大哥的跨区作业“好搭档”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王超安
163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