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多事是偶然,人对自己一生要走什么路,其实是无法预判和选择的。如我,鬼使神差的进入农机行业,一干就是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有遗憾,也有很多美好时刻。1995年夏,我从文秘专业毕业,还不满22岁,最初有几个可选择的去向,最终留在了一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经历过波折后,找到这样一份工作,还是很幸福的。那个时候,虽然国家包分配,但进入事业单位的并不多,多数都分进了一些并不景气的企业,三十年后,情况发生了不小变化,在这些不景气企业工作的同学不少做出了成绩,也有一些走上了领导岗位,还有一些自己经商也很成功。现在看,年轻时的苦并不算什么,只要你有一颗不放弃的心,这是用走过的路证明的。
“12”对于我来说,是个吉祥数字,30年的很多事情与这个数字有关,1995年9月12日,我揣着通知书,我骑着自行车到了位于青岛路东头的工作单位,那时候天气还很热,我的心和天气一样,到了后感觉工作单位和供销社小卖店差不多,主要经营销售一些农机配件之类东西,单位有7.8个人,每天重复着进货、销货同样的工作,经过了一段打零工生活后,我被安排成了一个仓库保管员,主要负责从仓库里面拿货,他们戏称我为“库头”。这个单位经常会来一些外地的采购商,单位会安排他们吃饭,而我也经常有幸陪吃,吃酒的诱惑,给了我继续干下去的勇气。大约年底,经济开发区想设立一些农业部门,我便以派驻的方式被安排到了开发区从事农机管理工作,具体就是负责开发区内村庄的农机年检、挂牌等服务工作,工作地点在开发区管委。从买卖农机配件到机关办公室上班,算是一个不小的飞跃,心理上有不小的满足。那个时候还是玩的心太重,也不知道自己要干啥。年底在纸上写着这样一些话“这一年似乎过的有些快,总想让自己拼命工作,以弥补孤独感。无奈工作太无聊了,这算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日子虽然并不顺心,也飘忽的过着,轻松地工作让我获得了不少自由,也失去了不少东西,比如学习。
忽视了学习,马上就看到了“颜色”,2000年的春天的时候,市里组织镇长助理的考试,我参加了笔试、面试、政审啥的,最后还是因为成绩太低,功亏一篑,这也与那几年没有系统的学习有关。2001年,算是我正式回归农机的开始,以前虽然也是归农机局管,但总感觉在外飘着,像个浮萍。这一年我已经28岁了,3月被领导找去谈话,来到了当时的农机局办公室,负责政工人事工作,具体就是工资、职称、人员调动等这些业务,对当时的自己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有种被重视的自豪感,但又觉得从长期的散漫中被禁锢了起来,还有很多不适应。现在看来,如果早点回来,能够好好学习,别耽误了这么多年,可能还会有一个更好的方向,那时候生活中满阳光,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适应新生活,在未来的每一个日子里,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2001年12月,全市机构改革,一部分年龄大的干部退了下来,我当了办公室副主任,对当时二十几岁的我来说也是极为荣耀的事情,那时候干啥也要论资排辈,排到你的时候早就“晚了三秋”了。有时候朋友们经常瞎聊,我们这代人啥也没赶上,该提拔的时候说你太年轻,需要历练,分房子的政策也没赶上,毕业生组织统分的时候也是赶了个尾,基本上也没捞着什么好处。在这个岗位上,我还有一项收拾卫生的工作,有一年不小心给领导打碎了杯子,自己偷偷去超市买了一个换上,好像花了260多块钱,心疼的我恨不得扇自己几个耳刮子。2002年的清明前后,青岛市开展了双向挂职活动,我作为地方人员被安排到到青岛挂职3个月,时间是从4月上旬到7月中旬。回忆起来,这段时间真是一个美好的时光,虽然没有学到多少东西,但认识了很多朋友,得到了不少锻炼,也为以后从事工作打下了基础。2003年也许是我最不想回忆的年份,这一年四月,父亲离开了,从此,我满头的乌发开始脱落,无法弥补的脱落,到如今,我已经没有头发了。就这样,乌七八糟、鸡毛蒜皮的过了几年心情无法敞亮的生活。
2006年初的时候,单位换了主要领导,年底,我离开办公室,到另外科室负责,主要就是一些法制、考核等工作。这些日子比较平淡,最让自己难忘的是大约2010年的4月份,我和同事老丁去参加省里在临沂组织的农机管理培训班,去的时候好好的,到了晚上突然间发生了疾病,瞬间晕倒又瞬间醒了,老丁急忙把我送到医院,经过一整夜的治疗,第二天天不亮,老丁就打车把我带回了家,培训班也没捞着参加,这件事非常感谢他,经此,戒酒了好长时间。2011年初,回到办公室工作,在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一待又是两年,这两年的办公室工作不是很忙,琐事不少,需要协调的事情也不少,这个时候年轻,干什么都不觉得累。2013年初,又离开办公室,开始了从事农机业务工作生涯,这时候我还不到40岁。如果说在行业内还有一点点小的影响的话,大约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帷幕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拉开。现在回忆起来,三十年来,除了财务工作,原来农机部门的所有业务部门我都干了个遍。2015年9月,单位更换主要领导,在新领导的带领下,我们鼓足了干劲,各项活动都有声有色,三夏生产、三秋生产等演示活动每年都继续,到现在也没有停止过,技能比赛、观摩教学比赛等各类活动也都组织过多次。
我觉得那些年自己挺投入工作的,2016年秋天,忘了因为什么原因,我和河北农业大学张晋国教授接上了头,他带着学生来平度开展了多次小麦密植试验示范,张教授的敬业精神让我毕生难忘,有一次,他来看苗情,早上5点从河北保定出发,11点赶到平度,看完了以后返回,到家时接近12点了,那个时候张老师已经58岁了。2017年,张老师原本计划不再来平度试验了,经过我的“忽悠”,他们团队有一次来到平度,开展了小麦行距25、15、7的试验示范,那个时候,我们这里采用的是宽幅精量播种模式,对密行播种不认识,2018年,张老师请了专家专门进行了测产,大约15cm的产量最高。按照现在推广的重点高性能播种机的条播技术来看,基本上就是这个7-15行距,可惜当时我们都还不认识,从这件事看,张老师还是有眼光的,这是一个只干不说的专家,也是我很佩服的一个人。
2016年3月,为了种植好马铃薯,在北京一个机构的牵线下,我们请来了三名英国的马铃薯专家来给种植户讲课,那个时候不是现在,我们的马铃薯机械化水平还很低,基本上老式机具比较多,当时我们的马铃薯一公顷产出17吨,而欧洲国家达到了40吨。他们讲解了先进的种植方法和种植技术。我还请了尚书期教授给他们当专业翻译,尚老师无论是对平度农机,还是对我本人的支持都非常大,这一点我逢人便说。在农机培训这些事情上,特别感谢线青岛畜牧工作站周站长,他给我提供了很多机会,包括外出学习、拓宽培训方式方法,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2016年4月,也是一个有纪念的月份,这月我第一次走上讲台讲课,应陈校长的邀请,到青岛农业大学给城阳的农机手讲了一节课,大约是关于农机维修与质量的课程,现在讲的多了,基本没有感觉了,那个时候还是挺兴奋的,我一个学文科的,研究农业机械还成了老师,想起来也是挺滑稽的。这年6月三夏时节,我和瑞吉还有青岛电视台李浩主任几个人一起奔赴聊城实地拍摄“麦客”的生活,这也是我多次外出跨区作业的一次体验,,时晴时雨,老百姓很无奈,过程虽然短暂,也是感慨良多,那次开始,李浩主任对平度更加关注,感谢他。从13年到19年,跨区作业的出征仪式我每年都搞,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给机手一个家的感觉,让他们感受到家乡人的牵挂。2017年5月,我策划的平度市“征和”杯农机职业技能大赛开赛,这个活动,从拉赞助到选场地费了不少功夫,现在想想,当时怎么有那么多使不完得劲,从前期筹备到结束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我自己感觉活动举办的很成功,青岛电视台七点半新闻联播给了单条4分零7秒的时间,让我自豪了好长时间。这一年底,我带着学员到山东大学本部学习,估计是他们走进去的最高学府了。
2018年是突破平度农机,让全国了解平度农机的第一年,这一年初开始,联合青岛农大、省农技推广站开展了农机装备研发项目,主要是大蒜机械化问题,对大蒜、大葱真的倾注了不少心血,单位的几个年轻的同志跟着我遭了不少罪。8月,和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一起在蓼兰镇举办了葱姜蒜机械现场演示会,这是第一次与国字号队伍合作,全国在青岛开会的经销商也都前来学习观摩,我也在这一年的全国农机展上秀了一下,向亚太地区国家的专家们介绍了我们种植大葱的经验做法,我用中文讲,他们用英文看。
2019年机构合并,农机局不再存在,合并进入农业农村局,但是工作还得继续。6月,又与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合作了一下,在旧店镇举办了果园机械做进山东半岛的农机地头展,全国的专家前来观摩,下午还举办了现场技术培训班,参观的人员和厂家了解了平度果业。但是也有无奈,那次活动让合作社丁华老总赔进去了不少钱。7月,联合大田农社一起搞了一站式购机服务节活动,这个活动因为天气原因,大田农社吴总没能赶过来,但活动举办也算成功,9月份和10月份先后举办了大蒜机械化生产演示会、生态沃土演示会等技术活动,国内生产企业和专家学者在平度聚会,2020年,联合省农机院、青理工等开展了山药收获的实验,将难事变简单,联合省农机院开展了大蒜、大葱机械化收获试验示范,联合中国农业机械协会、中国农大举办了黄淮海玉米秸秆利用田间演示会。21年7月全国先进智能农机具再聚平度,举办了全国智能果园装备演示展示会,7月山东科学大讲堂被我邀请来到平度....,这些活动得益于局党组的支持,也都凝聚着我不少心血。
这期间,老局长离开岗位,再次之前,他曾告诫我,沿着这样的路走下去,即便是没有多少收获,心里也会很踏实,后来的路也证明了他说的这一点。有一次在济宁金乡召开大蒜机械化生产现场会,原农业化总站副站长徐振兴在讲话中提到平度大葱,他给命名为“平度钢葱”,好像这是平度大葱第一次有了名字,说明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可惜没有叫响。
2022年,是疫情正酣的时候,这一年,在中国农大杨敏丽教授的牵线下,中央电视台与我们合作,开展了2个小时的马铃薯种植现场直播,在当时引起不小轰动。疫情没有阻止步伐,4月18日和25日,我先后组织了2次线上直播活动,一次是花生、一次是大葱,都是在地里,都是在“线上”,在全国还是引起了不小轰动。8月还在疫情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在南村镇组织举办了全国经济作物生产机械专题演示展示会,18个省的116家企业参加活动。2023年举办的黄淮海小麦机收作业暨机械化助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也盛况空前,110个品种的机械参加活动,2024年举办的北方大葱生产全程机械化活动,又将大葱机械化生产推进了一步。这些活动得益于现在已经离开流通协会的苑秘书长的支持,愿他在新的岗位心想事成。这些年,这些活动托举起了平度农机的今天,也托举了我的美好时光。
2024年5月我离开了具体工作的岗位,但是仍从事着农机工作,初心如磐,这么多年就干了这一件事,还是有些感情。程局长提醒我,虽然在职的时间可能有限,仍要抓住这些时光,不贻误时机,不辜负事业。这个忠告让我感触良多,我该怎么样,才能在未来的时间里对得起这份信任,只能用一颗不懈怠的心。
写下这些文字,既是为了回望过去的三十年,也为了抬头寻找未来的路。
是以记之。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