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北京市房山区综合试验站高产创建方案安排,番茄即将在3月进行生产。为积极落实高产创建工作,顺利完成今年番茄高产创建目标,2月26日,应房山综合试验站站长佟二健邀请,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岗位专家秦贵、中国农科院岗位专家石延霞共同前往房山综合试验站商讨确定具体实施方案。房山区种植业推广站副站长韩宝、试验站基地技术负责人一同进行了讨论交流。
首先,试验基地技术负责人介绍了以往在种植京采8号番茄时对施肥、病害管理、授粉、水肥等方面的措施做法以及产量低于房山区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接着大家结合园区设施土壤、水质的EC、pH等理化条件,对导致单果重偏低、坐果数不高的施肥种类、授粉方式、病虫害防治措施、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在施肥种类、授粉方式方面,佟二健老师提出在整地时将复合有机肥过磷酸钙改为施用粗纤维有机肥,施肥量为10立方,并加入土壤调理剂50公斤,改善土壤微生物,降低土壤板结;在定植时采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在定植后调整肥水管理方式,整个生育期共追施水、肥、药6次,亩总追肥量为25公斤、施药量为3000毫升、复合微生物菌剂用量为2000毫升;并在作物生长初期、中期、后期结合叶面喷施千分之二浓度的“稼多保”叶面肥,控制叶片老化,提高光合作用能力。授粉方式将人工震荡授粉改为熊蜂授粉,提高坐果的商品性。在设施消毒、植保方面,石延霞老师提出采用中蔬微粉杀虫粉剂、中蔬根保120、解淀粉芽孢杆菌粉剂等杀虫杀菌剂进行定植前后的病毒、灰霉病的防控。最后结合大家在基肥品种、水肥管理、天敌使用等方面的建议,我站岗位专家秦贵作为高产技术负责人,现场协调了团队栽培、水肥、植保方面相关专家,并积极协调了植保、整地、定植、水肥时的机械设备,保证各岗位专家的技术能有效落实。
通过此次对接交流,形成了详细的番茄高产全过程生产实施方案,以期通过多方协作,实现番茄产量翻番的高产目标。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