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拖拉机市场经历深度调整,整体呈现显著收缩态势。据最新销售数据显示,1-6月行业总销量仅为90,123台,较2024年同期的145,137台同比下滑37.9%。市场寒冬中,结构性分化特征日益凸显:马力需求向经济型产品倾斜,区域抗跌能力差异显著,头部品牌在逆境中展现相对韧性。
一、马力需求:小马力相对抗跌,高段位普遍承压
市场整体萎缩背景下,需求结构发生关键位移:
<70HP经济型主导:虽销量同比暴跌47.15%,但占比逆势升至45.4%(销量40,878台),占据近半壁江山。用户投资更趋谨慎,满足基础作业的经济适用型产品需求相对稳定。
70-105HP中段收缩:70-85HP(占比16.9%,跌40.98%)、90-105HP(占比13.2%,跌25.84%)仍为主要区间,但跌幅普遍超过30%,抗风险能力弱于小马力段。
高马力段深度回调:110-250HP各区间普遍遭遇“腰斩”式下滑(如140-150HP跌52.7%);≥260HP高端市场降幅达50%,成为受挫最严重领域。
核心矛盾:小马力因价格敏感度低获得相对优势,但绝对需求仍在萎缩;160HP以上区间(如160-185HP跌26.29%,200-210HP跌20.54%)虽跌幅低于均值,但占比不足5%,难以拉动大盘。需求分化映射出散户退潮与规模经营主体设备更新节奏差异。
二、区域市场:寒潮席卷全国,中部显现韧性
全国主要农业省份销量普遍下滑,但区域分化特征鲜明:
深度调整区:东北三省全面重挫,吉林跌幅高达-64.0%(全国最甚),黑龙江(-30.2%)、辽宁(-19.3%)同步下行;传统农机大省山东(-56.0%)、内蒙古(-35.0%)、河北(-32.8%)亦远超全国均值。
相对抗跌区:山西省以-8.6%跌幅(销量5,908台)成为“稳定锚”;河南(-29.6%)、湖北(-29.0%)、安徽(-37.3%)、甘肃(-36.2%)表现接近或优于行业整体水平。
地域逻辑:东北、华北等规模化程度较高区域受存量设备更新周期波动冲击明显;山西、河南等地的韧性或源于特色农业政策支持及中小型农场占比结构差异,凸显区域策略精细化必要性。
三、品牌格局:头部韧性凸显,中游竞争胶着
行业寒冬加速品牌集中,部分企业展现抗压能力:
头部基础稳固:雷沃(19.2%)、一拖(17.5%)合计占36.7%份额,虽销量下滑,但凭借渠道与产品优势维持基本盘稳定。
中段逆势亮点:东风成暗淡市场中少数亮点,份额从7.6%逆势提升至7.9%(销量6,929台);常发(7.18%)、沃得(6.82%)等第二梯队位次争夺胶着。
尾部生存承压:非主流品牌在总量收缩与头部挤压下,市场份额加速流失。
韧性本质:头部企业抗跌性源于规模效应与全马力段覆盖;东风等品牌的增长则印证:精准定位经济型需求、优化性价比产品,仍可在逆势中捕捉结构性机会。
结论:分化时代,结构性机遇尚存
2025年上半年的市场凛冬,彻底重构了拖拉机行业的竞争逻辑:
需求分层不可逆:小马力经济型产品成散户退潮期的过渡选择,但长期仍将向大马力、高效率设备迁移。企业需动态平衡短期生存与长期技术储备。
区域策略精细化:“一刀切”政策失效,需针对山西、河南等抗跌区域强化经济型产品供给,对东北、华北等重灾区调整商务政策与库存策略。
韧性源于精准定位:头部品牌靠综合实力维稳,中游品牌则需通过产品性价比与区域深耕构建差异化护城河。
市场的深度分化,本质是中国农业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转型的阵痛映射。那些能敏锐捕捉需求变迁、灵活调整区域布局,并为不同规模经营主体提供适配解决方案的企业,将在寒冬后迎来更高质量的生长机遇。分化加剧的时代,韧性不仅源于规模,更源于对市场细微脉动的精准把握。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