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约翰迪尔官网,那清新的宣传语迎面而来:“我们从事对生活至关重要的业务。我们永不止步,为了信任我们的人们和赖以生存的地球, 我们创造了智能互联机器,让生命向前跃动。这是一个我们称之为家的星球。我们在这里扎根成长。”……那种满满的自信和成就感支撑下的自豪跃然纸上。这些资迅挑动着一个农机老兵的兴趣,也使人产生了联想:谁将成为中国的约翰迪尔。
一、约翰迪尔与中国
约翰迪尔公司(John Deere)创立于1837年,总部在美国伊利诺依莫林市(Imoline, Illinois, USA)。是全球领先的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和草坪机械设备的制造商。约翰迪尔在11个国家设有工业基地,全球雇员达43000人,产品行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商和世界第二大工程机械制造商,位居世界五百强前列。约翰迪尔2018年销售收入297.38亿美元,相当于1900亿元人民币;凯斯纽纽荷兰261.68亿美元,相当于1700亿元,久保田123.41亿美元,相当于825亿人民币;而国产的一拖东方红、沃得、雷沃的销售规模都在70亿元人民币以内,是跨国大佬的零头。
约翰迪尔(迪尔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DE)是世界领先的农业和林业领域先进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是主要的建筑、草坪和场地养护、景观工程和灌溉领域先进产品和服务供应商。约翰迪尔也在全球提供金融服务,并制造、销售重型设备发动机。自1837年建立以来,公司已经把诚实、优质、守信、创新的传统传播到全球。
1837年,迪尔公司的创始人约翰·迪尔研制出一种不粘泥土的钢犁,并由此起家创立了迪尔公司。170多年来,迪尔公司通过与世界各地农民携手合作,不断成长壮大。"John Deere" (约翰迪尔)已经成为驰名世界的品牌。
约翰迪尔的业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农业与草坪设备、建筑与林业设备以及信贷。这些业务部门、以及零件和动力系统等支持部门,在用户帮助改善全球生活质量的同时,致力于帮助用户提高工作效率。
约翰迪尔是全球领先的农业设备制造商,通过其行业领先的经销商网络进行产品销售和服务,提供全方位的农业服务和解决方案。
约翰迪尔生产并销售北美品种最齐全的草坪和园林拖拉机、剪草机、高尔夫球场设备及其它户外动力产品。约翰迪尔景观工程部门为美国的园林绿化服务专业人士提供灌溉设备和苗圃用产品。
约翰迪尔是全球领先的林业设备制造商,也是北美地区主要的建筑设备制造商。
约翰迪尔信用公司是美国最大的设备融资公司之一。信用公司提供约翰迪尔农业、建筑与林业、以及商用与民用设备的零售、批发和租赁融资,也提供循环信用、给农场主的运营贷款、作物保险(作为总代理),并在风能领域提供债务和股权融资。今天,约翰迪尔信用公司在全球约有1900名员工,在19个国家开展业务。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迪尔公司积极参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其著名品牌"John Deere"(约翰迪尔)在中国广为人知。40多年来,迪尔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不断的扩展和完善。约翰迪尔是优秀的企业公民。严格遵守诚实、优质、守信、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得到了员工、用户、股东、经销商、供应商和政府官员的一致认可和尊重。
在中国,约翰迪尔一贯遵守阳光操作的原则。市场情况复杂多变,但约翰迪尔的工作始终经得起阳光的测试。约翰迪尔崇尚并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原则。约翰迪尔中国主要生产20-120马力的拖拉机、75-203马力的联合收割机。约翰迪尔有全球一流的研发队伍,致力于为中国用户开发出坚固耐用、价格合理的农用机械。
约翰迪尔中国区销售和市场营销总监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刘静辉。
二、约翰迪尔的传奇故事
约翰.迪尔已经成为美国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创建的公司从最初一个人的铁匠铺发展成为了全球制造行业的领先者。John. Deere has become a legendary figure in America. The company he founded grew from a single blacksmith shop to a leader in the glob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这里介绍的迪尔公司在美国伊利诺依州的景点展示了公司辉煌的历史,让参观者亲身体验作为公司创建基石的四个核心价值观。从古典农业设备和名人故居,到最新制造技术和锦标赛用高尔夫球场,参观者可以领略到过去,也同时看到美好的未来。世界上第一架畅销的、不粘泥土的钢犁由约翰·迪尔制造成功。他的故事与美国中西部的移民和开发紧密相连。19世纪的美国农民称中西部为充满希望的黄金土地。
约翰·迪尔于1804年2月7日出生在佛蒙特州的拉特兰郡,在公立学校毕业后,在佛蒙特州的明德伯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1825年,他开始了他的铁匠职业生涯,并很快以其精湛的工艺而闻名。Born on Rutland, Vermont, on February 7,1804, John Deal spent his teens in Middlebury, Vermont, following a four-year apprenticeship after finishing the public schools. He began his career in 1825 as a blacksmith, and was soon famous for his exquisite craftsmanship.他制造的高度磨光草叉和铁锹在整个西佛蒙特州销路都非常好。但佛蒙特州在19世纪30年代商业转向萧条,未来对于这位年轻有为的铁匠不甚乐观。许多佛蒙特州人移民到西部,传回佛蒙特州的成功创业的故事激起了约翰迪尔的热情,他决定转让店铺,加入西部拓荒者的行列。
他告别妻子和孩子,携带着工具和少量现金前往西部,后来他的家人也搬到西部。经过若干星期的水路和陆路跋涉后,他来到伊利诺依州大迪图尔村,伦纳德·安德鲁斯和其他佛蒙特州人已先期来到。当地急需铁匠,1836年他来到后两天,就已经建好锻炉,忙于为社区服务。
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给牛马钉蹄铁、修理犁以及其它设备。从当地拓荒者那里,他了解到耕作中西部肥沃的土壤时所遇到的难题:从东部带来的铸铁犁适于新英格兰地区的疏松砂质土,肥沃的中西部土壤粘在犁体上,每走几步,就需要擦掉粘土。农田耕作往往意味着一个低效而艰苦的过程。许多拓荒者很沮丧,考虑再往西部走,或转头回东部。
约翰.迪尔研究这一问题后坚信:如果犁板、犁铧高度磨光、型板合适,犁在耕地时应该能够自行清理。他在1837年用断锯条上的钢制造出这样一架犁,并且在大迪图尔附近刘易斯.克兰达尔的农田成功进行了实地测试。生产出第一架犁后的10年,约翰.迪尔每年制造1000架犁。公司创办早年间,约翰o迪尔制定出开展业务的几条原则,这些原则一直得到忠实地执行。其中一条是他对高质量标准的坚持,约翰o迪尔发誓"我绝不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不能体现最佳性能的产品上"。
他早期的一位合伙人责怪他不断更改设计,说这是多余的工作,因为他们生产出什么,农民就得买什么。据说迪尔回答道:"他们不必非买我们的产品,别人可能打败我们,我们就会失去生意。"迪尔公司在其历史上,一直极其强调产品的开发和改进,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占利润的百分比一贯高于行业内大多数公司。 1868年,迪尔的业务组合成迪尔公司。第二年,约翰.迪尔的儿子查尔斯当选为副总裁和财务主管,查尔斯后来接替约翰担任总裁。
查尔斯.迪尔拥有出色的商业才能,他建立了分店作为营销中心,为独立零售经销商网络服务。1907年查尔斯.迪尔离世时,公司生产一系列的钢犁、中耕机、玉米棉花播种机和其他农具。迪尔公司第三任总裁威廉.巴特沃斯在任期间,六家处于非竞争地位的农业设备公司在1911年加入迪尔,使迪尔成为全线农业设备制造厂家。1918年,公司收购了艾奥瓦州的滑铁卢汽油发动机公司,由此拖拉机成为约翰迪尔产品线很重要的一部分。
三、痴心于新产品研发,成就了其跨国企业地位
1928年,约翰.迪尔的曾外孙查尔斯.迪尔.威曼出任总裁。在现代农业发展期间,因他大力提倡产品研发,公司取得了快速发展。尽管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席卷了全国,但在1937年迪尔公司成立100周年之际,公司历史上首次取得了1亿美元的销售总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威曼和战时总裁伯顿.匹克仍然坚持强调产品设计,使得公司在战后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威曼1955年离世前,公司稳立于美国100家最大的制造公司的行列。
从1955年至1982年,威廉.休伊特担任总裁,在他的带领下,约翰迪尔经历了最快的发展时期之一。迪尔在美国以外成立了工厂和营销机构,成为农业设备的全球领先制造商,同时也是一家主要的建筑林业设备和草坪养护设备制造商。
罗伯特.汉森在1982年接替休伊特担任CEO,此前他担任总裁和首席运营官,他带领公司度过最困难的经济时期之一。在他的领导下,公司成为更具活力与灵活性的机构,能够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公司在动荡的80年代的后三年取得了创纪录的销售额和利润。
汉斯.贝克1990年接替汉森当选为董事会主席。汉森任董事会主席期间贝克担任总裁和CEO。贝克亲自参与的一些项目为公司应对80年代以及将来的挑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像汉森一样,贝克在他的长期职业生涯中,倾注了大量时间发展国际业务。他担任董事会主席期间,公司利润有六年创下记录。贝克先生也领导了莫林市中心的再开发,以及开发TPC(高尔夫巡回赛选手俱乐部)迪尔高尔夫球场和约翰迪尔经典PGA赛事(职业高尔夫巡回赛)。贝克于2000年退休。
贝克先生2000年8月退休时,罗伯特.莱恩当选为迪尔公司董事会主席。此前他已在担任CEO和总裁。莱恩先生在约翰迪尔有多个领域的管理经验,领导过全球农机部门、信用部门以及设备制造部门。多领域的管理经验加上深厚的银行业工作背景,使得莱恩先生能够帮助约翰迪尔扩展在全球市场上的卓越地位。
四、约翰迪尔成长秘诀
手头这方面的资料实在太少,不过《约翰迪尔三大看点引爆2018中国国际农机展》的报道还是让我们有了窥斑见豹的机会。
1、新品研发永不停歇
2018年10月26日,约翰迪尔全线农业设备解决方案亮相2018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展出产品各具亮点,技术服务全面解读,现场互动精彩纷呈,构成了展会期间独一无二的约翰迪尔品牌,为广大用户带来无与伦比的体验。在约翰迪尔展台上,展出了60-320马力的5台拖拉机,W100、C440玉米籽粒收获机,8500青贮收割机,F441R圆捆机共9款农机设备。约翰迪尔在近200年的发展史上,新品研发无疑是其最靓丽的那道风景。正因为如此,约翰迪尔成就了其农业机械产品世界老大的地位。
2、永不满足是其领跑世界的不二法门
3B-604、5E-1004拖拉机,以及C440玉米籽粒收获机均是首次展出,吸引了众多用户的关注。其中3B系列604拖拉机在功率提升至60马力的同时,提升力增加为11千牛,结合优化加强的后三点悬挂,满足用户提升4行播种机等较重、复式农机具的需求,提高作业效率。5E-1004拖拉机功率升至100马力,满足水田大马力用户需求。配备了久经验证的玉米功能配置的C440,结合先进电液控制,实现优质高效的玉米籽粒收获性能。
3款产自不同平台的大马力拖拉机:6B-1404 6缸机,6J-2104,8R-3204也来到现场,给用户提供了横向对比的绝好机会。3款拖拉机均采用大储备扭矩迪尔发动机,提高了拖拉机在多变的地况下适应负荷变化的能力。且3款机型均标配钩式三点悬挂,此外6J三点悬挂为电控,8R另有龙门架可选。
3、瞄准生产亟需使其产品更接地气
8R全车配备10个电脑模块和20套控制软件,提供自诊断、精确控制部件动作、人性化辅助等功能,堪称高度智能的拖拉机。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机型。W100玉米籽粒收获机上市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以其不俗的表现收获了用户的诸多赞美。有用户反馈自己在过去的作业季中使用W100收获一千多亩玉米籽粒,零故障的表现令用户十分满意。W100采用成熟的切流脱离滚筒+逐稿器式分离技术,完美收获小麦、大豆和杂粮等易脱粒作物,且分离出的茎秆质量好。加上新增的玉米籽粒直收配置,大大提高了机器的利用率,投资回报率高。
青贮及牧草机械也是行业及用户关注的焦点之一。约翰迪尔8500青贮机以其独有的超耐磨籽粒破碎技术,精准的切段长度控制技术,提供最佳的青贮质量,在用户中赢得好评无数。F441R圆捆机整合迪尔全球技术资源,结合中国用户需求,可靠性提升,控制更简便,效率更高,适合干/半干牧草、青贮(苜蓿)、秸秆(小麦、水稻、玉米等)多种作物秸秆收获。
4、创新是企业永葆青春的秘方
约翰迪尔全球中拖产品线总监Volker Knickel说:“创新和优质是迪尔的血脉,是更好地服务中国用户,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这一伟大使命的根本。因此创新和优质体现在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中,这将帮助迪尔用户走向成功,而用户的成功就是迪尔的成功,也是我们书写下一个百年传奇的秘诀。”John Deere Volker Knickel, director of global mid-drag product line, said: " Innovation and quality are the lifeblood of Dere, and they are fundamental to the great mission of better serving Chinese users and meeting the growing food demand. Therefore, innovation and quality are reflected in everything we do, which will help Deere users to succeed, and the success of users is Dedier's success, but also our secret to write the next century-old legend.”
约翰迪尔公司在创新上投入了大笔资金:它对研发所做的投资约占年收入的4%,而另外两家最直接的竞争对手,研发投资约为3%。研发投资帮助这家公司迅速打开了成长型市场,例如巴西和俄罗斯。创新加上公司可靠的信誉使约翰迪尔公司得以在海外市场把其他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五、谁将成为未来中国的“约翰迪尔”
1、善于取得资本市场青睐的企业
当今企业,获胜做强的永远是那个懂得如何得到资本市场青睐的企业。乘着国家强农惠农、资本助农政策的东风,农机企业紧跟中国一拖“东方红”老大哥的步伐,潍柴雷沃、沃得农机、钵施然、英虎机械、威马、拓普云农等企业的上市靴子会加速落地。Taking advantage of the national policy of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e and benefiting farmers and capital assisting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nterprises will follow the pace of China's "Dongfanghong" big brother, and the listing boots of Weichai Lewo, W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Bo Shiran, Yinghu Machinery, Weima, Topu Yunnong and other enterprises will accelerate the landing.有了示范效应,后面会有更多的农机企业冲刺资本市场,国内农机行业竞争将升级,农机行业第二次资本浪潮到来。可见,说国内农机行业是资本洼地当实至名归!抓住机会,奋力一搏,可能就是将来的中国的“约翰迪尔”。
2、新产品自研体系强悍的企业
我国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要以国家战略为契机,大力推广采用数字化数控生产技术、TPS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培育核心竞争力。通过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通过推行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广泛采用现代制造技术,推动产业升级;通过突破高端产品技术,显著改善产品结构;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推进智能转型,强化产业基础。以创新为基点,提升行业国内外竞争力。以龙头骨干企业为载体,搭建基于未来国际化发展的业务管理和运行平台,积极“走出去”,切入全球农业装备市场,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3、创新型企业。农机企业要在智能化方面加大投入,充分抓住互联网+农机装备融合发展机遇;龙头企业要依托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加强在信息系统、精准农业服务、人机结合服务等方面的研发能力,加快物联网、机器人、北斗导航等新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推动无人机作业、协同作业和农机管理的信息化示范,以实现农机产业从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变。唯如此,就将成为将来的中国的“约翰迪尔”。
Innovative enterpris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nterprises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intelligence, fully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quipment; leading enterprises should rely on advanced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y in information system, precision agricultural service, man-machine combined service, accelerate the integrated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robot, Beidou navigation, promote the informatizationdemonstration of UAV operation, collaborative operation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nagement, so as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 from manufacturing to producer services. Only in this way, it will become the future "John Deere" of China.
4、主动走出去,敢做跨国公司的企业
虽然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破坏经济全球化进程,成为开历史倒车者。但我国充分运用东方大国智慧,见招拆招,建立了“10+5”机制、金砖合作机制、“上合组织”等,推动中东和解进程,使我国国际发展环境渐入隹境。给我国农机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政经环境。国内实力型农机企业要尽快制定农机装备走出去规划,打造农机装备制造经济带工程,积极推动我国农机装备出口、投资领域的国际合作、区域合作、项目援助等。国家应加大农机走出去和技术引进信贷支持,给予农机装备“走出去”补贴、展会补贴。扶持国内农机展览会和中国农机企业参展。农机企业这样做,就会成为将来的中国的“约翰迪尔”。
相信本土农机企业只有在以上四方面不懈发力,将会有光辉的前程,成为中国的“约翰迪尔”那样的百年老店也是有希望的。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