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当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在北京举行时,全球观众目睹了一场高科技武器装备的盛宴。84%的新型装备首次亮相,从高超声速武器到智能无人平台,从电磁弹射技术到全方位数字化单兵系统。
这些尖端装备展示的是中国工业“克苏鲁”实力——那种全产业链、全要素整合的庞大工业能力。然而,在这幅高科技军工图景的另一面,农机工业却呈现出另一种发展态势:虽有进步,但相比军工的“井喷”式发展,似乎显得有些“失速”。
01 工业“克苏鲁”的崛起,军工制造的强大后盾
中国工业能力已成为世界制造版图上不可忽视的存在。网友称为“工业克苏鲁”,形象描绘了中国工业体系的庞大与复杂。
这种工业实力在“九三”阅兵中得到了集中展示。全部亮相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大批型号是首次亮相,这本身就是对国防工业体系的一次集中展示。
阅兵中呈现的不仅是装备的更新换代,更是体系化、智能化和无人化的革命性跨越。装备按“作战模块”编组,陆上作战群、海上作战群、防空反导群、无人作战群、战略打击群模拟实战配置,展示体系协同作战能力。
02 军工领域的井喷式发展,高科技装备集中亮相
九三阅兵中,中国军工展示了令人惊叹的技术成就。第四代主战坦克配备四面相控阵雷达、主动防御系统和AR/MR混合现实技术眼镜,技术集成度远超国际同类产品。
在高超声速武器领域,中国展示了多种型号,这些武器不仅设计复杂,而且已经实现批量生产,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稳居全球领先地位。
无人智能装备成为阅兵亮点。陆海空三军都有无人系统和反无人系统亮相,配套的还有电磁作战力量,新型无人机、定向能武器、电子干扰设备一字排开。076型两栖攻击舰配备电磁弹射装置,能发射大型无人机,成为“无人机航母”。
03 农机工业的发展现状,虽有进步但相对失速
当军工领域高歌猛进之时,农机工业虽然也有发展,但相对而言显得步伐稍缓。2025年上半年,我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进出口总额99.8亿美元,同比增长21.5%,其中出口93.05亿美元,同比增长26.5%。
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结构性挑战。出口市场主要分布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发达国家市场的渗透率不足。从产品结构看,出口的拖拉机中大马力占比低,而进口的农机里大马力占比高。
国内农机应用领域也存在明显短板。2024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但烘干、仓储、加工等产后环节机械化率不高,不少经济作物仍面临无机可用、不够好用的问题。
04 发展差异的深层原因,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
军工与农机发展速度的差异源于多方面因素。国家战略导向是重要因素之一。国家对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视,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军民融合的深入推进。
而农机装备虽然也是建设制造强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领域,但在资源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上仍与军工存在差距。
市场需求特征也不同。军工产品主要由国家采购,注重性能和技术领先,对价格相对不敏感;而农机用户“愿意使用新装备但又对装备成本极其敏感”,制约了高技术农机的研发和推广。
技术转化路径也存在差异。军工技术往往通过“军民融合”向民用领域溢出,而农业机械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农艺特点进行定制化开发,技术适应性要求高。
05 农机工业的突围路径,智能化与差异化发展
面对挑战,农机工业正在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智能化成为农机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在无人驾驶、精准喷药等领域已有很好基础,一批工业机械制造企业也跨界进入农机领域。
差异化、定制化是另一条路径。中国能针对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和农艺特点,进行定制化农机开发,并不断提升产品性价比。例如,针对非洲高温多尘环境改良的中小型拖拉机,比欧美产品更具性价比,成为非洲农民的新宠。
产业集群化发展也在推进。浙江省计划到2025年全省农机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农机规上企业达750家。重庆市则结合丘陵山地地域特色,提出到2025年全市农机装备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的目标。
06 共同挑战与互补潜力,产业链生态的竞争
无论是军工还是农机,都面临着产业链生态竞争的挑战。中国军工正在加速用数字化改造传统工业,把人工智能、芯片制造、新材料、高端装备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军工链条。
农机行业同样需要从单纯的设备出口向“设备+服务+解决方案”转型。这意味着两个领域其实可以共享技术进步的红利,只是应用场景不同。
人才优势是中国制造业的共同支柱。中国每年培养的理工科毕业生是美国的六到八倍,单单本科阶段就有一百四十万人走进科学与工程领域,而美国只有五十多万。这为包括军工和农机在内的制造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07 未来展望,协同发展的可能路径
未来,军工技术与农机装备可以更好地协同发展。无人机技术是典型例子——在军事领域用于侦察打击,在农业领域用于精准施药和监测作物生长。
新能源技术同样可以双向流动。军用新能源技术可以转化用于农机械动力系统,降低农业作业的能耗成本和环境污染。
智能化技术更是天然的结合点。军工领域开发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机械,实现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
政策支持需要更加精准。对于农机行业,需要进一步推动工程机械、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助力智慧农机发展,就像军工领域得到多个产业协同支持一样。
军工闪耀的背后,是中国工业“克苏鲁”全面而强大的支撑。
而农机的前行道路上,虽有坎坷,但也稳步向前。2025年上半年,我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出口93.05亿美元,同比增长26.5%,一条适合国情的农机发展路径正在形成。
两种发展速度,同一制造强国梦想。正如军工和农机共同展示的那样:中国制造既能在高端领域领先全球,也能在基础领域服务民生。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