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中低端农机制造企业:做好过“苦日子”准备

分享至

当前,中低端农机制造企业正步入前所未有的 “苦日子”。企业整体呈现销量、收入、利润大幅下滑的态势,后续发展动能持续减弱,生存压力与日俱增。

从市场表现看,中低端农机产品陷入 “量价齐跌” 的恶性循环。一方面,产品销量同比下滑明显,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另一方面,企业为争夺有限市场份额,纷纷打响价格战,导致收入与利润同步萎缩。更严峻的是,行业内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 “同质化” 现象严重,多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与差异化竞争力,难以通过产品创新或服务升级突破困境,只能在低价竞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企业位势的持续走低进一步加剧了生存危机。中低端产品本就利润空间狭小,价格战的白热化使得利润率逼近临界点,部分农机企业甚至陷入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的怪圈。与此同时,行业社会库存居高不下,过度依赖中低端产品的企业面临巨大的去库存压力,资金周转效率低下,进一步制约了生产与研发投入。员工收入也随之受到影响,薪资水平降低不仅削弱了团队稳定性,更打击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形成 “经营恶化、收入下降、效率降低” 的负面循环。

技术短板成为制约这些农机企业转型的“致命伤”。在农机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多数中低端企业短期内难以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无论是代表未来方向的动力换挡拖拉机、新能源农机具,还是大型智能纵轴流收获机械,其研发与制造都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资金投入,而当前企业的资金状况与技术储备均难以支撑此类转型。这意味着,在行业技术升级的浪潮中,这些企业正逐渐被边缘化,错失抢占未来市场的先机。

展望 “十五五” 期间,中低端农机制造行业将迎来残酷的洗牌期。据业内人士预测,部分农机领域中约 50% 的腰尾部企业将面临转型或退出的命运。市场竞争的本质是效率与价值的竞争,缺乏核心竞争力、依赖低价策略的农机企业终将被市场淘汰。对于幸存农机企业而言,唯有痛定思痛,依据市场需求,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核心技术、打造差异化产品与服务,才能在行业寒冬中找到生存与发展的出路。

中低端农机制造企业面临的 “苦日子” 既是行业转型的阵痛,也是市场规律的必然。在这场生存之战中,只有那些能够顺应趋势、突破自我的企业,才能最终熬过寒冬,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创新重工”如何炼成?听集团这些科技大咖深度解码!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王超安
141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