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竹笋采收旺季,位于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腹地的竹山镇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该镇首次启用无人机,为当地特色农产品鲜笋开辟了一条“空中走廊”,成功破解了困扰村民多年的鲜笋出山难题。
5月13日,记者在竹山镇大塘村4组看到,无人机操作员手持对讲机,与对面山间负责竹笋装卸的工作人员密切沟通,根据现场情况灵活且精准地调整飞行路线。伴随着阵阵无人机的轰鸣声,只见无人机稳稳地悬吊着鲜笋,在山林间自由灵活地穿梭,从起飞到降落在指定地点,仅仅2分钟就顺利完成了“点对点”运输。这种高效的运输方式背后,正是无人机技术在发挥作用。
“大塘村有竹林8000余亩,由于山路蜿蜒陡峭,以往村民们靠人力背笋下山要花1个多小时,运输竹笋长期面临效率低、人身安全隐患等困境,许多村民们忙活一天也运不了多少,大量竹笋换不成钱。”竹山镇大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侯兴斌介绍,今年竹山镇引进重庆智飞蒙低空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大塘村开展无人机运笋试点,彻底解决鲜笋出山难题。
“无人机运笋打破了地形地貌限制,仅需2分钟就能将2筐70公斤的去壳鲜笋从山上运至山下集中点,比人工搬运效率提升了五十倍,同时还最大限度保证了竹笋的新鲜度和口感。”重庆智飞蒙低空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蔡茂军介绍。
记者了解到,此次无人机运笋仅是竹山镇以科技创新驱动林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开始,后续竹山镇还将在山路蜿蜒陡峭地区,采用无人机运输竹材,最大程度节省运输时间和成本,给竹加工企业提供有力的原材料保障。
“科技让青山变‘金山’。”竹山镇相关负责人指着空中往返的无人机感慨。这条银翼翩跹的“空中走廊”,正载着大山的馈赠和村民的希望,飞向更广阔的市场。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