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记者跟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四团五连职工贾曰明来到他家的红枣园。绿色的枣叶随风轻摆,排列整齐的黑色滴灌带铺设到每一棵枣树下,将养分精准注入枣树根系。
“滴灌带里流的是沼液,我们称之为‘液态黄金’,能让每公斤枣子多卖一块钱嘞!”贾曰明笑得合不拢嘴。
在五连,过去难以处理的粪污,已成为推动职工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的“宝贝”,这一变革是如何实现的?
五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姜显飞向记者道出了缘由:“关键是我们实施了‘农果畜一体化’循环农业综合体发展示范项目,既保护了生态环境,也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了作物品质。”
跟随他的脚步,记者又来到不远处的新疆宏盛牧歌养殖有限公司。在储液池边,记者看到,源源不断的沼液从发酵罐顺着管道流进池子里。
“猪粪发酵制成的沼液经过精细过滤后,就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连队1.27万亩果园里了。”该公司负责人张纪介绍道。
“为何要实施这一项目?”记者问。
姜显飞边走边向记者娓娓道来。
2020年,五连在经济发展中面临双重困境:新疆宏盛牧歌养殖有限公司每年要为处理10多万吨粪污投入高额费用;与此同时,连队的耕地却因长期使用化肥出现板结,种植的红枣品质不高、销路不畅。
“何不将这些粪污转化为有机肥,再利用连队的水肥一体化系统施进枣园里呢?”同年10月的连队党员大会上,当姜显飞抛出这个“金点子”时,大家的眼睛都亮了。连队“两委”成员倪先锋一拍大腿:“传统粪肥浇灌加上现代科技,准能蹚出一条新路子。”
想法有了,如何变为现实?
姜显飞主动找到新疆宏盛牧歌养殖有限公司商谈,在五连开展循环农业试点。没想到该公司也正有此想法,双方一拍即合。
看准了就抓紧干。2021年,五连党支部牵头成立阿拉尔市好仁家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筹资1350万元建设的标准化生态猪舍,租赁给新疆宏盛牧歌养殖有限公司扩大养殖规模;公司则投资1300万元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并负责铺设总长13.5公里的管道直通五连所用的4个泵房,打造精准施肥管网。
“你扩产、我供地,你治污、我受益,协作发展才能双赢。”姜显飞对此总结道。
得益于有机肥的使用,五连农作物品质得到大幅提升。2023年7月,五连的红枣、香梨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6300多亩果园贴上了“绿色标签”。
截至2024年年底,五连耕地沼液覆盖率达100%,化肥农药施用量下降了10%。
“下一步,连队还将引进果品加工企业,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职工’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打造有机农产品品牌,延伸生态农业价值链,带领职工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姜显飞信心满满地说道。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