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五月春光无限好,八五四春耕正当时

分享至

五月的八五四大地上,春耕生产如火如荼。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从“靠天吃饭”到“旱涝保收”,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成果在八五四分公司种植户的心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大家播种、喷药,互相学习先进的耕作方法,以科技来种田。

科技赋能提单产

“农业的出路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用良法才能保证我们在秋天有一个好的收成。”种植户李振深有感触。作为一名种了三十年地的种植户,李振在良法赋能下,去年应用了“耐密品种+抗旱节水+化学防控+生物防治+秸秆还田+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技术模式,玉米亩产达1960斤(标准水份),相对常规种植技术每亩增产200斤到300斤,每亩的纯利润可达180元到240元不等。

“我们要抓好‘五良’集成配套,在良法上,要集中连片、系统推广农业大垄密植技术、水肥一体化、一喷多促等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由点及线到面带动示范大面积推广,不断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八五四分公司农业生产总经理燕军城说道。

正因深信良法赋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这个分公司每年都会专门制定栽培技术方案,将技术措施细化到每个农业生产环节。

“以玉米为例,我们采用110厘米大垄双行栽培模式,整地时用大马力拖拉机牵引复式联合整地机,一次完成深松35厘米—45厘米、耙茬18厘米—20厘米和碎土作业,实现土壤细碎、疏松、平整。”八五四分公司农业生产部副总经理崔天旭说道。

崔天旭还告诉笔者,“播种期也很有讲究,我们选择精装包衣种子进行分级选种,在5厘米耕层土壤温度稳定在5℃—6℃,气温7℃—9℃时进行播种。利用播种机进行精量点播,保证播种匀度和深度,播后还要注意适时镇压。”

技术配套更增效

90后新农人赵刚是农业科技的忠实拥护者。“我从2010年开始务农,那时跟着父辈用传统模式种地,春季经常出现干旱少雨等情况,农田产量较低,种地也很辛苦。后来,我认识了省农科院的专家,在专家指导下,同一地块的产量有了质的升级,那时我真切地认识到良法的重要性。”

学会科技种田的赵刚开始玉米规模化种植,持续将先进的农业种植理念和技术运用到自家的田间地头。“大垄密植通过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实现增产,配合滴灌实现作物需水与吸肥过程同步,实现作物增产与节水节肥、增效目标。”赵刚说道。

千方百计推良法

八五四分公司把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百日行动”作为助推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有力抓手,突出关键作物、强化“五良”集成、创新多元形式、集聚多方力量,持续向纵深推进。在良法上,印发了粮食作物栽培技术手册。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围绕大垄密植、组织农技推广骨干举办系列培训班8期,发放科技资料1000余份,参与培训人员800余人。

为了让种植户们掌握好各项科技措施和技术,这个分公司专门组织多场农技培训课程进行相关的技术指导,让种植户及时更新自身的农业知识,更好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用科技多打粮、打好粮,为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能人巧改装,兴凯湖“轨道交通”让秧苗坐上“高速列车”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化信息网
9238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