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机跨地区作业注意事项
农机跨地区作业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确保农机手的安全和生产效率,以下是一些农机跨地区作业的注意事项:
1、出发前全面检修农机设备
在出发前,务必对农机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包括各连接部件的螺栓、螺母、轮胎气压、传动带、发动机风扇等。更换合格的润滑油,彻底清洗油箱,检查水箱、油箱是否漏水漏油,检查空气滤清器、机油过滤器上的滤芯等;
检查连接部件。在农机设备出发前,必须对各连接部件的螺栓、螺母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它们紧固,没有松动或缺失。松动的螺栓和螺母可能会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甚至引发事故。
检查轮胎气压。确保轮胎气压正常是保证农机设备行驶安全和减少轮胎磨损的关键。气压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农机设备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可以使用简单的轮胎计或者通过目视检查轮胎花纹来判断气压是否合适。
检查传动带和发动机风扇皮带。传动带和发动机风扇皮带的张紧度非常重要。过松的皮带会导致传动失效,过紧的皮带则可能会导致皮带断裂。检查并调整传动带和风扇皮带的张紧度是全面检修的一部分。
更换合格的润滑油。更换合格的润滑油可以减少农机设备的磨损,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在更换润滑油时,应彻底清洗油箱,检查是否有漏水漏油的情况。此外,还应检查空气滤清器、机油过滤器上的滤芯,确保其清洁无尘。
检查水箱和油箱。水箱和油箱的密封性对于农机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在检修过程中,需要检查这两个部件是否漏水漏油。若有任何泄漏,应及时修复。
维护空气滤清器和燃油滤清器。清洁或更换空气滤清器和燃油滤清器的滤芯是全面检修的一部分。这可以保证空气和燃油的清洁度,减少发动机的磨损。
2、确定合理的作业区间
在收割季节,提前做好作业区间选择,避免长途跋涉带来的风险和成本,避免信息不灵造成的损失。考虑到各地农作制度的特殊性以及油价攀升的成本,应根据作业订单决定行动路线。如果订单不足,选择中短途作业更为稳妥。
3、提前联系好订单
农机手在跨地区作业之前,最好联系好订单,不要漫无目的的碰订单。在当前环境下,订单式作业已成为产业链,能够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4、团队作业
职业农机手跨地区作业的模式基本都是三五成群,团队作业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此外,团队作业对于经纪人来说更受欢迎,能够实现短时间内规模化作业的“速战速决”。
5、一条龙服务
随着城市化进程,土地托管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已成为新形式,配套这种形式的种植模式就要求“耕、种、收、植保、运”一条龙服务。有能力的农机手应提供一条龙服务,而不是单项服务。
6、了解小麦收获时间
不同地区的小麦成熟时间不同,农机手应了解各地的最佳收获时间,制定合理的作业路线图。小麦的成熟时间通常与播种时间有关。春小麦一般在清明后到5月份左右开始播种,夏季7-8月成熟1。冬小麦则在每年9-10月开始种植,翌年6月左右成熟。
我国南北地区的小麦种植和成熟时间差异较大。南方地区的小麦成熟的会早一些,北方则会推迟一些。例如,在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地区种植的春小麦,一般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而在辽东、华北等地区栽种的冬小麦,通常在8-12月播种,翌年5-7月成熟。
小麦的收获时机对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小麦在蜡熟末期收获是最佳时期,此时收获的小麦千粒重和产量为最高。如果收获过早,子粒灌浆不充分,秕粒多,品质差,千粒重低,造成减产。如果收获过晚,不仅易落粒、掉穗,而且子粒本身会降低质量,也减产。
农户可以通过观察小麦的籽粒和植株状态来判断是否达到成熟期。籽粒一般呈深浅不同的橘黄色,用小刀切后见横切面呈蜡质状稍硬,仅腹沟处稍软,腹沟附近空腹已消失,籽粒背部仍能挤压出轻微指甲印。麦株叶尖、叶片、叶鞘顺序变黄,茎秆从下向上变黄,只有上部一叶及其附近仍呈绿色,穗下茎变黄,旗叶鞘及倒数第二节转黄不干枯,全株呈黄、绿、黄三段。
不同地区的收割时间有所不同。例如,四川的小麦收割时间在4月20日~5月25日,陕西的小麦收割时间则在5月22日~5月底6。河南地区的收割时间一般是在6月由南向北步入小麦的收获时节。
7、注意农机安全生产
农机手在农忙期间要注意农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在作业现场,确保机械安全技术状态良好,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意外发生。
二、农机跨地区作业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跨区作业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根据搜索结果总结的跨区作业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信息不明确导致作业效率低
在跨区作业中,机手如果对当地的情况不熟悉,例如作物生长情况、作物品种、有多少亩地、会有多少竞争对手,又不了解当地通行道路,这样会在实际作业中遇到很多问题,浪费很多时间。
解决办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农机直通车APP,来获取所需的信息。这个APP可以帮助机手找到农活、机手,维修点、加油站、经销商、银行、合作社等,还可以查找周边作物作业需求,浏览新闻资讯,以此来提高作业效率。
2、组织不到位,容易上当受骗
在跨区作业中,有时候会在交通要道上遇到出“高价”诱惑你去他们那收地,结果上当,甚至有些当地的人故意敲诈,当你快要收割结尾时,说你跑粮严重,要你赔钱,不赔钱不让走、打人、砸机器。这种情况下,如果组织不到位,很容易出现问题。
解决办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稳定的作业区,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必要信息,如作物品种、种植面积、产量、田块大小、土壤、价格以及民风民俗等,以便决定收割机的型号。同时,也要做好作业队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例如对收割机进行全面检查保养、试割,使其技术状态完好,安全有效。遇到困难,及时与当地农机部门联系,得到帮助。
3、油、零配件供应、维修困难
有些自发组织的车队缺乏统一的组织,再加上机型的不一致,机手之间配合不好,造成配件、油供应困难,特别是维修零件不配套、维修不及时,都会浪费很多时间,减少机手的正常收入。
解决办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成立专门的组织,明确责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例如,最好在每年麦收前夕,组织有关人员,设立“接待站”,开展技术服务,多引进联合收割机,并为引进来的联合收割机作业队做好维修、零配件供应等服务。
4、吃住没保障
很多农机手的作业区域都是偏远地区,离市区很远,没有固定的食宿场所,所以很多机手带着一家人直接睡在车里。有时候忙起来,连吃饭都困难,一般就是随便用馒头、泡面对付一下了事。
解决办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稳定的作业区,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吃住。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农机直通车APP,来寻找食宿场所。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农机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以确保跨区作业的顺利进行。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