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以提高农机违法行为查处效能、减少执法对农机生产作业干扰、强化文明规范执法监督为主要目标,以农机智能监控系统建设为核心,依托扬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指挥中心,着力深化农机执法机制创新,全力推进农机执法领域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农机执法效能。
一、科学布控农机智能监控系统。依托扬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指挥中心和县级分中心,在共享综治、环保、供电等兄弟部门视频监控的基础上,利用省级项目资金指导县级执法大队科学选择监控盲点补充铺设30-60路视频监控,建设全市农机执法视频监控平台,利用先进的AI智能识别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自动抓拍未按规定检验、拆卸安全防护装置等违法行为,报告无牌无证嫌疑和农业机械行踪轨迹,为电子巡查、执法调度、“零接触”办案等提供信息支撑。
二、着力推进信息化执法单兵装备建设。重点解决农机执法装备配备便携化、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制定建设标准,要求全市农机执法人员统一配备包括个人防护、移动执法终端(与指挥中心信息平台配套的APP)、通讯文印设备(对讲机、便携式文印设备)、与指挥中心信息平台兼容的执法记录仪和无人机(可实时回传画面声音和地图定位)、有关保障装备(便携电源、取证工具)。
三、加快打通内外数据壁垒。省级层面,实现指挥中心信息平台与省农机监理信息系统数据互联互通,重点包括全省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信息、驾驶人信息等基础行业监管数据。市级层面,实现与政法委农机安全网格化管理系统、农机监管北斗定位系统、农业农村大数据“随手拍”举报系统等数据互联互通。通过打通数据、集成功能模块等措施,为全市农机安全“智慧执法”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支撑,最大限度优化执法资源,形成执法合力。
四、探索“零接触”办案执法工作模式。在向社会公开视频监控位置和功能后,利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识别农机号牌、抓取数据。发现机具未检验的,或通过人工甄别发现未安装安全防护装置、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的,通过抓拍照片、拍摄短视频以及文字说明形成证据,避免在农机生产作业过程中遭遇执法冲突事件。可在事实简单、违法当事人“零口供”情况下,在农忙后直接向当事人送达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从而在不干扰农机生产作业的情况下,完成整个违法行为的取证查处。
五、着力推进农机执法机制创新。把农机安全“智慧执法”新模式试点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力求系统预警都有核实、发现违法都有查处、全程闭环都有留痕、内部外部都有监督,确保执法数据全部上网、违法热力图反映实情准确、大数据参考价值高、执法行为文明规范。扬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农机大队定期通报数据,确保试点工作逐项抓好落实。加强对农机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依法履职、尽责担当的责任心,全面适应“镜头下执法”和全过程留痕的“网络监督下执法”,熟练掌握信息化的农机执法装备和“智慧执法”原理,能够运用信息化手段高效开展农机安全行政执法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提升农机安全行政执法效能和保障方面的作用,开辟扬州农机执法新境界,推动农机执法领域效率变革、减负变革、监督变革,为扬州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执法护航保障。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