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小蘑菇串起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分享至

  2月17日,定安龙湖南科食用菌有限公司的一间养菌室,近10万个菌包整齐存放于货架上“发育”。“约20天后,白色的菌种长满菌包,就可以长出小蘑菇了。”该公司经理王辉静介绍,公司平均一天生产4万个菌包,可以日“食”秸秆、玉米芯、甘蔗渣等农林废弃物30吨。 

  “‘吃’,是解决农林废弃物最简单的方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李勤奋说,食用菌作为一种大型真菌,具备高效分解并利用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的功能。 

  王辉静介绍,公司将粉碎后的农林废弃物经过配比,制成菌包的原料。目前公司生产的品种有秀珍菇、猪肚菇等,供不应求,去年产值约3600万元。“向绿色、科技要效益,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曾被评为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 

  这样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得益于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长期以来,中国热科院环植所为龙湖南科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构建了以食用菌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链条。 

  这些年,李勤奋团队先后引种试种食用菌品种20余个,筛选出猪肚菇、秀珍菇等10余个适宜海南栽培的食用菌,并发掘了海南特有的弯柄灵芝和虎乳灵芝资源,使它们逐步发展成海南特色品种。 

  找到了菌种,还得解决“怎么吃”的技术问题。“团队开展技术攻关,通过优化栽培基质配方等手段,使菌丝生长期缩短5至10天,降低耗损率,提高了海南食用菌产业生产技术。”中国热科院食用菌专家徐林介绍。 

  生产留下的“次品菇”也不浪费。“次品菇可以用来喂养黑水虻,而经过加工的黑水虻,又成了东风螺的饲料。”李勤奋说,团队研发的黑水虻饲料,能显著提高东风螺抗病力,养殖中发病率降低50%。产品还在中试阶段,就有不少企业前来求购。 

  “以小蘑菇串起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李勤奋表示,团队将继续以海南特色产业需求为导向,研发出更多高效“吃”废弃物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国内罕见的大马力履带拖拉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24小时
36104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