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内两家汽车企业对当前的同行销冠企业比亚迪的攻击引发了一波舆论热点。在这背后,体现了国内浸染已久的“酱缸文化”。
“酱缸文化” 是《丑陋的中国人》作者、著名历史学家柏杨先生提出的理论,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种种弊端比喻为 “酱缸文化”,指出其存在脏、乱、吵、窝里斗以及 “不能团结“等问题。他还指出,中国酱缸文化有一个特色,就是中国人普遍的、而且很根深柢固地怀着“嫉妒心”。对每一个人都嫉妒,但为什么嫉妒都不知道,只是看不顺眼,见不得人好,觉得不舒服,这就是没有开阔的胸襟,也就是人格的不完整。
大文豪托尔斯泰也曾说过:赌博欲是可以战胜的,色欲是很难战胜的,而忌妒欲是最难战胜的。这句话用在今天中国包括农机行业在内的多数行业同样合适。
实际上,汽车行业发生的这种情况在我们农机行业也不少见。多年前笔者就说过,在农机行业有一个现象,很多企业总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竞争对手而不是市场和消费者身上。譬如有企业在收割机领域做到了全行业第一,有些企业就进行模仿甚或诋毁;某企业的采棉机做得好,也同样遭到不少竞争对手的质疑和忌妒。
究其原因,就如同一位学者所说,企业有是有性格的,企业家的性格就是企业的性格。作为具有人的自然属性的企业家来说,别的人(企业)做得好,就不可避免的遭到有的人(企业)的关注或艳羡忌妒,委实平常不过。在有些人看来,在这个行业(范围)内,你强大了,就不可避免地侵占了我的利益。我们国家有句古话:“同行是冤家”,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然而,如今看来,这种想法显然有失偏颇。在现在的市场竞争的形势下,只要哪儿有利可图、哪儿存在发财的机会,绝对会有许多人涌进来参与竞争。这其中只是一个进入门槛的问题。要想关起门来吃独草,那绝对是没门的事儿。曾有知名企业领导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曾说过:拿收割机市场来讲,不可能是哪一家的份,一家趴下,会马上有其他人闯进来。
一家真正做得好的企业,并不用担心、畏惧别人怎么去攻击他、诋毁他。相反,他会以此为动力,做得更好。因为,这些做得好的企业,早就做好了危机公关和风险防范的准备。同时,一家好企业之所以做得好,乃是具备其他企业所没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同时具有强烈的不可复制性。像潍柴雷沃在轮式收割机、拖拉机等领域,中国一拖在拖拉机领域,沃得农机在履带收割机机领域,顺邦农机在打捆机领域,九方泰禾在茎穗兼收机领域,郑州中联在花生机领域取得较成功的背后,是其在某一领域多年深耕的结果,公司在技术、产品、生产工艺、质量管理、产品营销等方面或有其独有的一套东西支撑着,不是某些对手说它不行就不行了的。
事实证明,把注意力集中于研究市场、研究用户需求,比眼睛盯着竞争对手更有效。做得好的企业,大多有其擅长的一面,有对消费者需求、农村市场的独特了解和营销上的差异化手段。
当然,我们也有一些做得好的企业,极少听到他们的领导人对竞争对手的诋毁之言。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作为知名企业领导人的胸襟和品质。再看看久保田、洋马,这些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极少表达对同行的负面言论,合作伙伴也很认可他们,表现了一种可持续的企业生态竞争力。
我们也看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认识到,把目光停留在竞争对手身上是没有多大用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好自身的工作赢得用户亲睐。有眼光的经营者总是想用户之所想,想市场之所需。潍柴雷沃董事长王桂民、沃得农机董事长王伟耀、常州东风农机董事长宣碧华等人,都是深谙用户需求、掌握市场动态的高手。
国内著名的标杆企业海尔曾有这样一句警示语:“企业如果在市场上被淘汰出局,并不是被你的竞争对手淘汰的,一定是被你的用户所抛弃。”这句话对于我们的农机企业同样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事实证明,做好自己的事是最重要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像前段时间领导教导我们,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国如此,企业亦然,小到家庭和我们每个人也如是。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