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东北黑土地正上演着蓬勃的生命序曲。当骄阳与雨水交替滋养这片沃土,一株株玉米苗正铆足劲头拔节生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新叶,在广袤田野间勾勒出日渐浓郁的青纱帐。
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同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乐盈农业科技公司等多家单位,组成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暨梨树模式玉米高产竞赛与良种良机+良苗单产提升示范苗情踏查小组。在三位研究员的带领下,踏查团队耗时十余天,驱车辗转东北十余个县域,行程累计数千公里,深入二十个保护性耕作暨梨树模式农民推广基地。目之所及,三、四十公分高的青绿玉米苗与田间留茬的秸秆相互映衬,齐刷刷的玉米植株长势强劲,苗情优势尽显——真切感受到这种将产量提升与生态保育融为一体的种植模式,在竞赛推动与技术集成助力下,恰似生长与绿色守护的美丽画卷,呈现在广袤的黑土地上。
截至2025年5月底,报名参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暨梨树模式玉米高产竞赛的农民基地,连同纳入竞赛范围的良种良机配良技玉米单产提升示范点,已有近百个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投身这场高产攻坚与单产提升行动。根据黑土地联盟的工作安排及与相关单位的协商,从这百个参赛主体中精选出二十个竞赛与示范玉米田块,作为本次苗情踏查的重点对象。
踏查数据显示,尽管今年播种期遭遇低温寒潮、连续降雨导致土壤湿度超标、播期被迫推迟等多重挑战,各参赛及示范基地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通过创新集成与完善耕作技术体系,严把整地播种质量关,抢时间、赶进度实施播种作业。相较于常年,虽然播种时间延后约一周,但整体出苗速度快、幼苗长势稳健、整齐度表现优异。在踏查的田块中,出苗率最高达97%,最低亦有92%,平均出苗率达94%,较对照田块高出约6个百分点;尤为突出的是苗的整齐度——一类苗占比达85%左右,且普遍不存在三类苗,其长势整齐度较对照田块呈现显著优势。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保护性耕作暨梨树模式玉米高产竞赛与良种良机配良技单产提升活动,已取得超出预期的阶段性成果。
踏查小组在实地工作中,与参赛单位深入交流了先进农机具添置、优良品种选用、施肥方式改良及精准规范作业组织等情况。诸多基地展现出的勇于创新、积极改进的实践精神与有效做法令人印象深刻:在促进玉米苗生长的过程中,这些技术创新与集成措施蕴含着宝贵的实践经验,亟待进一步系统总结与推广借鉴。
针对各田块的具体情况与发现的问题,踏查小组为下一阶段农事操作提出明确指导建议:需重点强化田间管理,重视叶面肥施用以补充微量元素,同时做好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安排,确保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踏查中还发现一组值得关注的情况对比数据:连续多年实施秸秆覆盖还田的地块,土壤健康状况与肥沃程度显著优于常规耕作及免耕无秸秆覆盖还田的地块;采用秋季条耕整地的田块,出苗质量优于春季条耕整地的地块;规范控制条耕作业速度的田块,出苗效果显著好于一味追求作业速度、忽视条耕质量的地块,苗情差异极为明显;条耕后再进行免耕播种的田块,出苗长势明显优于直接免耕播种的地块,后者二、三类苗占比较高。这些实践中暴露的问题,对玉米单产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需针对性制定改进措施。
在吉林省桐乐农业科技公司的技术支持下,踏查团队对每个点的田块进行了视频拍摄与图文记录,通过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开展传播推广。2025年6月27日,多家单位联合在吉林省东丰县沙河镇新巨强农机合作社召开"良种良机+良技"苗情观摩现场会,通过实地观摩与经验分享,直观展现新技术在促进苗齐苗全方面的核心作用与显著优势,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广泛推广搭建起可视化的交流平台。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