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赋能智慧农业,使农业实现从高精度定位到全域协同。这不是梦想,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给农业带来的变化也将是革命性的。
一、高精度定位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1、农事操作精准化
北斗定位导航精确指导播种的间距和深度,提高种子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在农机中安装北斗GPS双模定位器,并配备定位系统,秸秆耕田机、深松整地机、起垄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多种农机可通过北斗/GPS定位终端将收集到的数据传送到管理系统,通过算法实现农机的稳定、连续、高精度定位,准确地记录农机的位置移动信息,实现智能化作业。
2、土地信息精确测量
利用北斗系统制成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平台系统,能清晰展示承包田地的位置、大小等情况。外业人员通过前端设备使用北斗实时导航功能,就能准确锁定项目地块,快速进行测量,系统通过数据对比,相关种植面积一目了然。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水稻种植面积核查、农村宅基地测量等各类场景应用中,前端设备使用北斗快速定位功能,确定四至和测量点的经纬度,可实现厘米级的精度,相较过去人工勘测,效率提升了数倍。
3、土壤养分及资源管理
北斗导航技术可以提供农田的土壤养分和分布信息,帮助农民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此外,它还可以与遥感、地理信息等技术相结合,为农林牧渔等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实现对农田、林地、水域等资源的精准管理和监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全域协同在智慧农业中的体现
1、多系统数据融合
在一些地区,如山西省阳泉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实现源头科技治超管理服务平台与运政管理、北斗数据、高速公路管理等系统联网,推动数据共享。农业领域借鉴这种模式,将北斗数据与农业生产管理的各个系统进行融合,实现数据的全域协同,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依据。
2、农机与设备协同作业
极飞科技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展示了农机与设备的协同作业。其北斗农机自动驾驶导航系统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功能,实现了农机的自动驾驶和精准作业,同时结合农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精准施肥,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这种农机与设备的协同配合,体现了全域协同的理念,能够更好地完成农业生产任务。
3、生产要素整合协同
江苏锦溪镇引进北斗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等先进设施设备,借助农机作业物联网监控平台,实现机具田间作业情况实时查看,整合土地、技术、劳力等生产要素,实现智慧农业,驱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这是从生产要素层面实现全域协同的体现。
三、北斗赋能智慧农业的意义
1、促进农业增效与可持续发展
北斗高精度定位及全域协同应用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化肥使用量,实现资源的精准管理和监控,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例如,在春耕时,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可使农业机械自动导航,提高播种效率;精准施肥计划能减少环境污染。
2、保障粮食安全
通过北斗精准测量定位技术,开发实时监测每一块耕地种植情况的智慧系统平台,有助于保证主粮种植面积,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用先进的技术确保粮食安全。
3、推动农业现代化
北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促使传统农业向全面智能化推进,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对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四、加速北斗赋能智慧农业的若干建议
1、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
深化高精度定位技术。加大对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定位的精准度和稳定性,使其在复杂农业环境下也能精确工作,例如在山区、林地等地形复杂区域也能实现厘米级定位,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针对农业生产的特殊需求,开发更适合农业场景的北斗定位设备和算法。
推进多技术融合创新。促进北斗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物联网收集农田环境数据,结合北斗定位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决策和智能管理。例如,利用北斗定位的无人机结合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病虫害情况等,为精准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研究。支持企业开展基于北斗的室内外无缝定位系统及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解决室内定位精度低、信号易受干扰等难题。这对于农业设施内的生产管理,如温室大棚、养殖场等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实现对设施内设备和物资的精准定位和管理。
2、应用推广方面
建设示范项目。政府部门可以选取不同类型的农业区域,建设北斗赋能智慧农业的示范项目,如粮食种植示范基地、经济作物种植示范园、养殖示范场等。通过示范项目展示北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和应用效果,吸引更多农民和农业企业采用北斗技术。
开展培训和宣传。组织开展针对农民、农业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北斗技术应用培训,提高他们对北斗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演示、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他们了解北斗技术如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北斗赋能智慧农业的成功案例和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引导北斗技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形成从芯片、终端设备制造到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鼓励农业企业与北斗技术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适合农业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降低应用成本,提高应用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3、政策支持方面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北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对采用北斗技术的农业企业和农民给予财政补贴,如补贴购买北斗定位设备、安装和使用相关系统的费用等。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为北斗赋能智慧农业项目提供贷款支持,降低融资门槛。
完善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北斗赋能智慧农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设备技术标准、数据接口标准、应用服务标准等。确保不同企业生产的设备和系统能够互联互通,数据能够共享和互认,促进北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规范化应用。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北斗卫星信号接收基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信号覆盖范围和强度,保障北斗技术在农村地区的稳定应用。同时,加强农村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提供保障。
4、人才培养方面
加强专业教育。在农业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与北斗技术和智慧农业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培养既懂农业又懂北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的农业项目,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进和留住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北斗技术和农业科技人才到农村地区工作和创业。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鼓励他们长期扎根农村,为北斗赋能智慧农业贡献力量。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