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揭晓的2025年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南通卓越精密件有限公司首席机械师王辉主持的“丘陵山区宜机化农机装备研发与示范”项目荣获一等奖。该成果聚焦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突出难点,破解了长期困扰丘陵山区的机械化瓶颈,被专家称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突破”。与此同时,他主持的“鱼类加工成套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也获得一等奖,显示了其在装备制造领域跨界创新的能力。
瞄准“最难啃的骨头”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3%,但在丘陵山区,由于地块破碎、坡度较大、土壤复杂,机械化水平长期徘徊在30%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短板直接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农民增收。
王辉带领团队正是瞄准这一“最难啃的骨头”。他们通过十余年的持续攻关,研发出一系列适应丘陵山区作业需求的农机装备,并在多个地区完成了示范应用。
技术突破推动示范
记者了解到,这一成果的核心创新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作业幅宽智能调节。设备可在0.8至3米间灵活变化,单机日作业效率提高240%。
二是坡地稳定性显著提升。通过缓冲结构和牵引连接机构协同设计,使设备在15度坡地作业的稳定性提升76%,关键部件寿命延长三倍。
三是三维作业能力实现突破。首创的三维角度调节系统,使设备在俯仰角±15°、水平角30°的范围内灵活作业,丘陵地块作业覆盖率从65%提高至92%。
四是牧草收获损耗明显下降。改良后的搂草机系列产品,使牧草收获综合损耗率从8.3%降至2.1%,每亩节约人工成本45元。
这些技术创新让丘陵山区的农机作业从“不敢用、不能用”变为“用得上、用得好”。在山东、四川等地的示范应用表明,农民使用新装备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劳动强度明显减轻。
山东省农业机械学会有关专家指出:“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长期滞后,王辉团队的研究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更构建了完整的示范推广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一成果不仅适用于中国,也具备向东南亚、南美等地推广的潜力。”
业内普遍认为,该项目的成功研发和示范,将为我国丘陵山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除农机领域外,王辉主持的“鱼类加工成套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同样获得一等奖。该成果在鱼类清洗、切割、冷链和包装等环节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模块化设计,显著提升了水产加工的效率与安全标准,为食品工业现代化提供了装备支撑。
这项跨界成果,进一步彰显了王辉在装备制造领域的综合实力和前瞻眼光。
扎根一线,服务“三农”
记者注意到,王辉的创新并非偶然。他自幼成长在农业机械企业,对农机需求有着深刻理解。长期以来,他坚持扎根农业生产一线,深入调研农户痛点,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研发导向。
从播种机开沟器的结构优化,到智能施肥装置的设计改良;从打捆机关键部件的创新,到搂草机全系列的研发升级——王辉的每一项发明都紧扣农业生产需求,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收益。他申请的多项国家专利,已在全国多地推广应用,部分成果还进入国际市场。
作为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终身会员、山东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王辉在行业内享有较高声誉。他不仅推动了农业机械装备的技术进步,也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人才培养,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贡献智慧。
农业现代化既是国家战略,也是民生大计。丘陵山区宜机化装备的研发与示范,为农业现代化“最后的难点”提供了破解路径。专家认为,这一成果将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挥重要作用。
王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复杂地形的农田用上合适的机械,让农业生产既高效又安全。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推动智能化、绿色化装备研发,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从田间到车间,从农机到食品装备,王辉的创新实践,正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他的成果,正在成为世界认识“中国智造”的一个窗口。
(乃馨 稿)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