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玉米种植第一大县与保护性耕作面积大县,吉林省农安县的种植户正用丰收见证技术变革。近日,家住农安县华家镇边岗村、现在我家从事家政护理工作的一位农户,兴奋地分享了自家玉米种植的“高产答卷”——今年2.5垧玉米采用保护性耕作免耕模式,不仅玉米单产大幅提升,收入也更是多增加不少。
据她介绍,今年家里的玉米已全部售出,每斤售价0.82元,总营收达7万元。折算下来,每垧地潮粮产量达3.41万斤,这是她种玉米三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高产。即便在以往玉米价格较高的年份,也从未有过如此可观的收入。对比去年,今年每垧地增产5600斤,直接多增收8800元。她坦言,是免耕种植模式结合今年的气候条件,让自家玉米实现了高产增收。
这份成果的背后,始于2024年的一次“无奈尝试”。当年开春,她家原本计划采用传统的旋耕起垄方式种植,但因土壤湿度大无法下地,无奈之下首次尝试了免耕播种。没想到这次尝试竟带来了惊喜——相比往年,当年玉米就实现了增产,这让她真切感受到“免耕种植确实不赖”。
要知道,在采用免耕模式前,她家所在村一直沿用旋耕起垄后用手推播种器播种的传统方式,不仅耗时费力,产量也不稳定。以往六亩地玉米最多收三车,而2024年即便遭遇多雨天气、部分地块被淹,免耕的地仍收获了四车玉米,创下多年来的新高。更让她满意的是,免耕模式不仅省事,还省去了不少费用。“还是免耕好!明年说啥也不粉茬子了,就用免耕种,不用花钱还省心,真是好招、好事!”她坚定地说。
其实,在她所在的华家镇边岗村某屯,当地种植条件并不算优越。全屯70-80垧地多为洼地,既不抗涝也不抗旱,产量一直偏低。以往农户们都习惯旋耕起垄后用手动播种器播种,即便额外施加不少鸡粪农家肥,玉米出苗率最多也只有八成,好年景每垧地潮粮产量也仅2.4-2.5万斤。
2024年播种季,当地因土壤湿度大迟迟无法下地,秸秆也无法粉碎,眼看已到五月中旬,玉米还没种下去,农户们急得团团转。最后没办法,只能找有免耕播种机的农户帮忙,当时大家都做好了“不管出多少苗、收多少粮都认了”的心理准备。
可免耕播种的效果远超预期:播种后十到半个月,玉米苗就齐刷刷地长了出来,出苗率接近九成。“苗长得嘎嘎齐,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的苗情,看着小苗心里就特别得劲!”她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语气里满是喜悦。后续种植中,她家首次在苗期进行了深松作业,除草、打药等环节则与往年一致,可到了秋收,产量差距却十分明显——那年成了家里玉米产量最高的一年。同时,这年免耕播种全程免费,农户无需承担任何播种费用,最终她家平均每垧地产量达2.8万斤,比往年至少多收4000斤。
有了2024年的成功经验,今年她家2.5垧地全部采用保护性耕作免耕模式种植。尽管前期播种时间稍晚,出现了少量缺苗,后期还遭遇了阶段性干旱,但洼地搭配免耕模式的抗旱优势彻底显现,最终玉米产量和收入双双“冲高”,成了几十年种植生涯中产量、收入双最高的一年,妥妥抱回了一个“金娃娃”。
这个真实案例充分证明,一次种植技术的改变,就能带来玉米增产的实实在在成效,而这样的成效,正是打破农民传统种植观念、推动其转向保护性耕作的关键动力。可见,坚持保护性耕作方向,完全无需质疑,更不应动摇。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众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