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陈大林:久保田相伴 “插”出致富路

分享至
图片


     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陈大林”这个名字,早已与“机插秧”紧紧相连。2012年,他率先踏入盱眙县机插秧服务领域,成为当地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历经十余年深耕,如今他已成功组建起一支专业的代育秧、代插秧服务团队,拥有7台久保田高速插秧机,在万亩稻田里打响了自己的农机服务品牌。


     回首创业初期,盱眙农村仍有不少田地依靠人工插秧。农民们弯腰弓背,一株株地插秧,汗水不断滴入泥土——“汗滴禾下土”不仅是诗,更是日常劳作的现实。效率低、强度大,很多人却习以为常。陈大林却从中嗅到了农业机械化的巨大机遇。“第一次看到久保田乘坐式插秧机作业,我真的被震撼到了!” 他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眼中仍满是感慨,“秧苗插得整整齐齐,作业效率比人工插秧快太多了,根本不是人力能比的”


     尽管家人对此充满疑虑,担心投入大、风险高,但陈大林却坚信农机化是农业的未来。他不顾反对,四处筹资,毅然购入了自己的第一台久保田乘坐式插秧机,正式开启了农机创业之路。


     创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提供机插秧服务时,他遭遇了不少质疑。村民围在田头,满脸不信任:“这机器能比咱手插的秧苗更可靠?万一插得深了浅了,影响产量怎么办?”陈大林没有过多辩解,而是直接把插秧机开进稻田,现场演示。只见机器在泥泞中行进稳健,株距、深度精准可控,秧苗竖成列、横成行,整齐挺拔。实实在在的作业效果,让原本怀疑的人们纷纷叹服。


     为建立信誉,打开市场,那一年他几乎天天泡在田里。清晨出门,傍晚收工,他的插秧机不曾停歇。一季下来,完成了800多亩稻田的插秧任务。一算账,扣除购机、油费和人工等成本,一季就净赚好几万元。这笔实实在在的收益,不仅让他尝到农机创业的甜头,更坚定了继续前行的决心。


     多年来,陈大林对久保田插秧机的信赖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每添置一台新机,他眼里写满自豪。十年间,久保田插秧机不断迭代,从最初的汽油版升级到如今的柴油电控版,性能日益先进,故障率却始终很低。他至今记得,曾有一次农忙时节,3台久保田插秧机连续高强度作业半个月,每天从天亮干到天黑,未出现一次故障。正是这种靠谱,让他的服务口碑越传越远——从黄花塘镇走向周边乡镇,甚至扩展至扬州地区。不少老客户每年提前预约,认准了他的服务。


     如今,陈大林的农机服务团队已稳定在7台久保田高速插秧机的规模,年作业面积超万亩,纯收入达十几万元。谈起这些年的变化,他笑着说:一开始只是想多挣点钱,让家里日子好过点。但现在不一样了。看到乡邻们不用再弯腰受累,还能稳稳抓住农时,不耽误水稻生长,我心里的喜悦比赚了钱还多!


     陈大林的创富故事,是中国农业机械化浪潮中无数劳动者智慧与坚韧的缩影。在盱眙的广阔田野上,他驾驶着久保田插秧机,日复一日地穿梭。机器所过之处,不仅播下一行行翠绿的秧苗,更播种下乡村振兴的希望与未来。



©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2025年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久保田
244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