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海就出局”已成为农机企业的共识。面对国内市场的“内卷”与产能过剩,出海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差异化产品、本地化服务、技术升级,农机企业正从“产品输出”向“品牌输出”转型,在海外市场(如非洲、东南亚、欧盟)实现快速增长,为“中国制造”的全球化贡献力量。
一、中国农机出海成绩靓眼
面对国内产销两降的农机市场表现,出海成为多数企业公认的破局之法,也达成了“不出海,就出局”的共识。受此共识驱动, 近些年来我国农机出口连年增加,中国农机在全球价值日益体现。中国农机产业凭借创新技术与提升产品质量得到了国际市场上的认可。拖拉机,收获机械,耕种、田间管理机械,农用车,农机零部件等品类的进出口总额均实现了同比增长。
据海关数据,2025年5月,我国农业机械当月出口金额为561,94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9%;1-5月累计出口金额为2,958,58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4%。拖拉机方面:当月出口数量为19449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5.6%;当月出口金额为77,32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5%;1-5月累计出口数量为74429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2.6%;1-5月累计出口金额为364,55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2%。
二、这些企业表现更抢眼球
1、中国一拖成为出海排头兵
中国一拖国际业务实施“技工贸”业务转型,为海外用户提供了成套的农业装备解决方案。目前该公司海外业务覆盖了90多个国家、地区,同时建立了相应的销售及服务网络。未来五年,中国一拖也将坚定“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的工作方向,力争实现出口产品销售占比突破30%,在“十五五”末期,目标成为农机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2024年,一拖股份凭借技术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公司持续强化海外市场开发和布局,全年出口拖拉机产品7100台,同比增长8.23%。
2、中联重科出海步子扎实
依托“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的业务体系,将业务版图拓展至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其最新发布的一季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其境外收入达65.68亿元,同比增长15.17%,境外营收占比攀升至54.20%。目前,中联重科业务呈现“多点开花”持续增长态势,形成多元化的海外区域市场结构。
3、威马农机”以小搏大“树信心
威马农机作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研发生产销售的引领者,在海外业务出口方面遵循以创新突破突围的原则,威马农机产品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累了一批优质国际客户资源。据显示,2024年,公司海外营收达7.83亿元,同比增长25.41%,且毛利率显著高于内销。
三、有耕耘才会有收获中国农机出海成绩靓眼是各方给力的结果
近些年来,我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美国发动的贸易战,搅动世界贸易格局,风高浪急,航程险恶。为了打破僵局,谋求突破性发展,各方不遗余力,共同应对,苍海横流之,方显我华夏本色:
1、国家与地方倾力支持,打造出海航空母舰
我农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亮眼表现,得益于国家和地方与海关部门构建的协同服务体系。各地立足区域特色,形成产业集群特色,通过差异化举措形成政策合力,从平台搭建、政策扶持到通关保障,全方位为农机出海保驾护航,不断提升我国农机海外市场价值。
已形成农机产业集群地的浙江省拥有农机制造企业超4000家,其中接近四分之三的企业有农机产品出口海外,持续组织农机出口企业赴埃及、摩洛哥等国参加农机展,并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销售与服务网点,出口业务一派欣欣向荣。截至目前,浙江省农机产业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东盟、欧盟等国家。
湖南省也加大农机出口政策支持。如娄底市双峰县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对农机企业出口予以奖励,争取外贸政策并组建专班深入一线解决外贸企业实际困难;鼓励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拓展海外市场,引导企业布局海外仓。受益于这一政策利好,1-5月,长沙市农业机械出口额为2亿元,增长210.6%,占同期全省农业机械出口总值的62%;娄底市出口8390.8万元,增长15.7%,在全省占比达25.8%。全省民营企业出口农业机械3.1亿元,增长85.5%,占95.7%。国有企业出口1401.7万元,增幅较大,达171.7%。
2、用专业化定制彰显我国农机海外市场产业价值
为提升我国农机在海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农机企业针对出口对象农艺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定制化研发。沃得农机以全球市场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为导向,对旗下产品进行全面改良升级。例如,针对东南亚地区农艺需求研发的新型全喂式收割机收割干净、损失率低、效率高,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广受欢迎。
中国一拖结合当地种植和农艺特点进行研发,推出了70-140马力窄轮距、果园机等适配性大轮拖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国际市场版图持续扩大。在中亚市场,中国一拖针对当地葡萄种植户的特殊需求,近年来成功交付多批窄轮距拖拉机产品。这些拖拉机能够自如地在葡萄园、蔬菜大棚等狭小空间作业,为当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与高效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农机企业因地制宜、精准服务的创新能力。
3、农机企业抱定“不出海,就出局”的生死观拼搏向前
对于农机企业而言,出海不仅是寻找增量市场的关键,更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若仅依赖国内市场,头部企业(如潍柴雷沃、中国一拖)难以突破规模瓶颈(国内大类农机市场年需求约1000亿元)。出海是其成长为约翰迪尔、久保田等全球化公司的必由之路。中小微企业避免淘汰的“逃生通道”。中小微企业在国内市场面临头部企业的挤压,出海可逃离“内卷”,到海外市场(如非洲、东南亚)寻求生存机会。
出口市场利润显著高于国内;同时,出海可实现“两条腿走路”,分散国内市场波动风险(“东方不亮西方亮”)。
近年来,农机企业出海取得显著成效,出口规模快速增长,产品结构优化:
2024年,沃得农机出口收入20亿元(占销售额16.7%),潍柴雷沃出口收入18.3亿元(占销售额10.5%)。2025年1-5月,我国农机累计出口金额2958.58亿元,同比增长38.4%;其中拖拉机累计出口金额364.56亿元,同比增长31.2%。金华某农机企业主打“小农机”差异化产品(适应非洲、东南亚地理环境),2025年一季度海外订单同比增长30%,超80%产品面向国际市场,其中越南市场一款大马力冷凝柴油机销量突破3000台。浙江永康企业通过“个性化定制”满足海外客户需求(如肯尼亚客户的订单需求),生产线上每隔4分钟就有一台农机包装下线。
四、中国农机成功出海的启示
1、出海的策略:从“产品输出”到“本地化融合”
为实现可持续出海,企业采取了差异化、本地化的策略。产品定制,适应海外农艺需求。针对海外市场(如非洲、东南亚)的地理环境(如丘陵、小田)和农艺需求(如葡萄园、蔬菜大棚作业),开发“小而精、高效率”的农机产品(如小型拖拉机、智能植保无人机)。
2、本地化服务:构建海外渠道与服务网络
企业通过参加国际农机展(如埃及、摩洛哥农机展)、设立海外销售窗口与售后服务点(如浙江企业在海外设立网点),提升客户信任度。
3、技术升级:向高端产品进军
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从“中低端”向“高端智能”升级(如潍柴雷沃、中国一拖推出动力换挡、CVT拖拉机),提升国际竞争力。
附:2025年1-5月农机出口核心数据
品类 | 累计出口金额(亿元) | 同比增长 |
农业机械整体 | 2958.58 | 38.4% |
拖拉机 | 364.56 | 31.2% |
金华农机企业 | (东南亚、非洲订单) | 30% |
随着我国农机技术发展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农机行业越来越多自主创新技术成果的应用,正在重塑国产农机的国际竞争力,帮助中国农机从“低价出口”向“高价值输出”演进。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