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期间,小麦机售后服务工作的艰苦程度超乎想象,参加过的人员普遍深有体会。维修人员经常在炎炎烈日下,一工作就是三五个小时,这是常见的工作场景。现实中,由于一些企业产品质量不过硬,故障率偏高,售后人员的工作量剧增。他们往往需要连续加班加点,难以保证基本的休息时间,中暑、体力透支成了家常便饭。
笔者曾亲历一家农机企业的售后服务工作。印象最深的是,属地业务经理因24小时不间断,频繁接听农机企业、机手的求助电话,协调各方资源解决问题,几天下来接电话的半边脸都肿了,却依旧强忍着不适,接受服务指令,耐心安抚客户情绪,安排维修事宜。由于维修服务件普遍要的焦急,库管人员几乎每天都不停息的发运零件,平均工作远超12小时。尤其是集中麦收期间,因工作太忙,一日三餐都顾不上甚至忘记吃饭时间。
在麦收这个时间紧、任务重的关键时期,每一位机手都将一年的收成寄托在这短短几天的麦收作业中。一旦农机产品出现问题,机手们焦急的心情可想而知。而当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修复时,他们的不满情绪往往会不自觉地转移到现场维修人员身上。维修人员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疲惫,还要承受心理上的压力,即便如此,多数维修人员也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更令人心酸的是,一些企业的不合理薪酬制度让一线售后服务人员的处境雪上加霜。由于维修工作是体力活,售后人员多是一天需要4餐有营养的饭菜。正常情况下仅餐饮、住宿费超过百元以上。差旅费过低,导致售后人员在正常工作中甚至会出现赔钱的情况。而且,在麦收售后的忙碌期间,售后服务人员几乎没有任何加班费。为了节省开支,少数人员不得不四处寻找便宜的旅店,条件简陋得难以想象;有的甚至露宿在田间地头或树荫,以天为被,以地为席。看到他们如此艰难,有的经销商都于心不忍,主动为他们提供饮食、住宿方面的便利。这些一线服务人员,本应是企业服务客户的中坚力量,却在为企业付出的同时,连最基本的待遇都难以保障。
一线麦收服务人员是麦收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一年的收成和农业生产的稳定。要想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企业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尊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比照头部企业售后人员的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企业应该提高差旅费标准,确保售后人员不会因工作而亏损;给予合理的加班费,让他们的辛勤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同时,企业管理层应深入一线,与售后服务人员并肩作战,共同面对困难,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尊重一线麦收服务人员,不仅是企业应尽的责任,更是应该付出的义务。只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关怀,保障相应的合理利益,让他们感受到职业的尊严和价值,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好地为产品服务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