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上山岭!助力破解“地无三尺平”困局

分享至
图片

近日,黔北连绵的喀斯特峰丛之间,三款不同型号的东方红丘陵山地装备分别进行“宜地化”作业验证和丘陵山区碎小田块机械化作业验证,标志着中国一拖在突破丘陵山区机械化作业瓶颈,推动贵州农业现代化进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取得新突破。


图片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丘陵与山地占比高达92.5%,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独特的地形造就了农业地块“小而散”、梯田遍布的现状,传统农业机械在这里常常“有劲使不出”。加之农业从业者老龄化加剧,依靠人力或微耕机的传统作业模式,早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如何突破丘陵山区机械化作业瓶颈,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贵州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课题。

图片

作为我国农机装备的国家队、主力军,国机集团坚决扛起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的大旗。今年3月25至26日,国机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黎晓煜赴贵阳与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宏座谈,并赴清镇市、修文县等典型农机作业场景、农机合作社和经销商调研,深入了解贵州省丘陵山地农业特点和农机需求。中国一拖坚决贯彻落实国机集团各项部署,“锻造国机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围绕“一大一小”农机应用薄弱领域,加大研发制造投入,不断取得新成果。

图片

在“宜地化”作业验证中,东方红50-80马力丘陵山地拖拉机开展了旋耕、起垄等典型农业工况作业。值得注意的是“宜地化改造”与常见的“宜机化改造”有着本质区别。“宜机化改造”主要通过地形整治、地块整合和基础设施优化,让原本不适宜机械作业的丘陵山地具备机械化生产条件,从而降低人力依赖、提升生产效率;而“宜地化改造”则更强调尊重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传统生产模式,通过因地制宜的改造方式,最大限度挖掘山地资源优势,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发展特色农业,这无疑对农机装备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中国一拖研发团队精准把握贵州农业机械化的难点与痛点,针对当地地形、种植、农艺等特点和特殊需求对现有产品进行了多项适应性改进。研发团队将以此次验证数据为基础,持续优化产品性能,提升贵州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山地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图片

与此同时,东方红CZ132履带式轻型动力平台也进行了贵州丘陵山区碎小田块机械化作业。该产品采用履带式行走系统,大幅提升整机附着性能,高离地间隙设计确保了良好的通过性,无论是山间转场还是陡坡攀爬都游刃有余。整机仅800mm的宽度,完美适配贵州碎小田块,配合履带单边制动技术,转向圆半径小于1.2m,在狭小空间内也能灵活“转身”,真正实现了“小田块大作为”,成为中国一拖专为国内丘陵山区量身打造的“农业利器”。

贵阳市乌当区的典型丘陵山地梯田成为检验东方红CZ132实力的“考场”。在现场作业示范中,这台“小个子”动力平台展现出惊人实力:轻便灵活的机身穿梭于梯田之间,履带式行走系统轻松征服25—30°的陡坡,高效完成各类作业任务。相比传统作业方式,它不仅将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数倍,更显著减轻了劳动负担,让当地农业生产迈向高效便捷的机械化时代。

图片
图片

未来,中国一拖将持续加大技术投入,积极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在引领农机装备发展方面充分展现央企担当,为筑牢大国粮仓、护航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吉欧电子荣获“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中国一拖
263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