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病虫害科普】水稻负泥虫的危害与防治

分享至


一、分布与危害



水稻负泥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又名稻叶甲,俗称牛粪虫、巴巴虫、背粪虫、猪屎虫等。

图片

水稻负泥虫在我国有两大发生区:一为东北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另一为南方稻区,包括秦岭以南的安徽、湖北、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和浙江等。多发生于新开荒的直播稻田和丘陵山区稻田,是水稻生长前期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我国水稻生产有一定影响,局部地区成灾。如20世纪80年代曾在大别山区的中稻上每隔2~3年发生1次,可造成5%~10%减产,严重时达20%。21世纪以来,随着东北稻区稻田面积迅速增加,稻负泥虫已成为当地常见水稻害虫。除水稻外,还为害粟、黍、大麦、小麦、玉米、芦苇、茭白、梯牧草、李氏禾、碱草及白茅属、甜茅属植物等。

图片

水稻负泥虫幼虫和成虫均喜为害苗期和分蘖期水稻,以幼虫为害较重。能沿叶脉取食叶肉,造成白色纵痕。水稻负泥虫幼虫有背负粪便的习性。因此,被害叶片上常可见米粒大小的泥点,泥点内为背负粪团的头小、背大而粗、多皱纹的乳白色至黄绿色寡足型幼虫。水稻负泥虫发生严重时,田间叶片变白、破裂,甚至全株枯死,造成缺苗;即使稻苗存活,也因稻叶受损,光合效能降低,稻株发育迟缓,迟熟,影响产量。



二、防治技术



图片

(一)农业防治

图片

消灭越冬成虫。一般于秋、春季铲除稻田附近荒地、田埂、沟渠边的杂草,可消灭部分越冬害虫,减轻为害。

调节水稻播种期是北方地区避开稻负泥虫为害高峰的有效措施。北方地区越冬成虫通常在6月开始恢复活动,适当提早插秧,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的抗虫能力,可减轻稻负泥虫的为害。

此外,清晨在稻田人水口处滴几滴煤油或柴油,让水面上漂散细小油珠,用小扫帚将叶片上的幼虫轻轻地扫落水中,连续3~4次,或用粗绳在秧苗上来回荡扫3~4次,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发生量不大或有机稻米田多采用此法。

图片


图片

(二)药剂防治

图片

防治成虫:在插秧直播兼作地区,当成虫在插秧田密度大、交尾多、产卵少的时期,即成虫交尾达70%~80%,有卵株率2%~4%时,及时进行防治效果最好,可将成虫消灭在插秧田。控制随后幼虫大量发生为害。

防治幼虫:在虫卵孵化70%~80%,虫体大小如黄米粒。刚开始为害稻苗时,进行防治效果好。喷药时稻田保持3~5cm水层。

药剂及用量:90%敌百虫可溶粉剂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或5%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



本文来源:《中国农作物病虫害》

文字与图片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 END -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开足马力,郑州龙丰为春耕备耕“加速度”!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东风井关
160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