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病虫害科普】稻象甲的危害与防治

分享至


///

一、分布与危害

稻象甲,又称稻根象甲、水稻象鼻虫,属鞘翅目象甲科。

我国各产稻区均有分布。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西抵陕西、四川和云南,东达沿海各省和台湾。寄主植物除水稻外,还有麦类、玉米、油菜、棉花瓜类、番茄、甘蓝等作物以及稗草、光头稗、李氏禾、看麦娘、香附子、泽泻、水马齿、浮叶眼子菜等杂草。

图片

成虫咬食水稻心叶和嫩茎,受害心叶抽出后呈现一排小孔,严重时造成断心断叶。幼虫为害稻根,为害轻时,叶尖发黄,生长停滞,影响稻株长势,虽可抽穗,但成熟不齐;为害重时,植株分蘖能力降低,矮缩甚至枯死,成穗数和穗粒数减少,甚至不能抽穗,秕谷增多,千粒重和碾米率降低,最终导致减产。

稻象甲在20世纪50年代是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等省的主要稻虫之一。60和70年代只是零星发生。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随着耕作制度、栽培方式、农药品种等的变化,尤其是停止使用对稻象甲具特效的有机氯农药后,该虫种群数量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出现回升趋势。90年代以来,该虫已成为广西、湖北、安徽、江西、上海等省份部分地区的重要水稻害虫。

图片

///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5mm(不包括喙管),宽约2.3mm,暗褐色,密布灰色椭圆形鳞片。头部延伸成稍向下弯的喙管,触角红褐色,端部稍膨大。每一鞘翅具有细纵沟10条,内侧3条色较深,在后部约全长1/3,接近中缝处有1个由鳞片组成的长圆形白斑。

卵:椭圆形,长0.6~0.9mm,初产时乳白色,有光泽,后变黄色。

老熟幼虫:体长约9mm,乳白色,多横皱,略向腹面弯曲,具黄褐色短毛。头部褐色,无足。

蛹:长约5mm,初为乳白色,后变灰色,腹面多细皱纹,腹末背面有1对刺状突起。

图片
图片
图片

///

三、防治技术

在防治上采用“降低虫口基数、治成虫控幼虫”的策略,具体做法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应用物理防治与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为了降低越冬基数,恶化越冬环境,减少翌年有效虫源,提倡冬季免少耕与深耕轮换,充分利用深耕对幼虫的杀伤作用;冬春铲除田边、沟边杂草;早春及时沤田,多犁多耙;化蛹期间保持田间适量浸水,或浅水勤灌,以创造不利于化蛹和羽化的条件。


(二)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喜食甜物的习性,用糖醋稻草把诱捕。方法是,在冬后成虫盛发期,水:糖:醋按5:1:1比例加少量白酒配成混合液,将其洒于长30~35cm的草把上,于傍晚插入秧田或分蘖期大田,草把高出水面7~10cm,每公顷插450个草把,翌晨收回草把集中捕杀。也可将西瓜皮、南瓜皮、甘薯等甜物切成薄片作诱饵。此外,虽然成虫无明显趋光性,但盛发期釆用杀虫灯仍可诱杀部分成虫,且诱集高峰期明显。这些诱捕方法既可作为防治手段,也可作为测报方法。


(三)药剂防治


防治成虫应掌握在盛发高峰期,防治幼虫应抓住卵孵化高峰期。也可掌握在栽后6~8d,若使用高效、残效期长的药剂防治成虫,用药时间可适当放宽,在栽后10d防治。

成虫和幼虫的防治指标分别为早稻百丛20头和百丛27头,晚稻百丛25头和百从37头。也有报道, 在江西秧苗期的防治指标为15头/m2,返青分蘗期为百丛56头。

防治成虫的药剂:48%毒死蜱乳油,用量为900mL/hm2;40%水胺硫磷乳油,用量为1.5L./hm2;

20%三唑磷乳油,用量为1.5L/hm2。每公顷对水750L喷雾。根据成虫活动时间,宜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施药,用药后2~3d田间保持浅水层。

防治幼虫的药剂: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3%克百威颗粒剂,用量为15~22.5kg/hm2,拌细土300kg/hm2,在移栽前均匀撒入大田,或排水后撒入受害重的本田,施药时田间宣保持浅水层。也可用48%毒死蜱乳油,用量为900mL/hm2,对水喷施,施药时排干田水以提高防效。

图片


本文来源:《中国农作物病虫害》

文字与图片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 END -


出品:东风井关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道依茨法尔4W 1204-2拖拉机产品介绍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东风井关
157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