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病虫害科普】水稻纹枯病的危害与防治

分享至


图片

一、分布与危害

图片

水稻纹枯病俗称花脚秆、烂脚秆、富贵病。该病于1910年首先在日本由宫宅发现;其后莱因金(1918)和帕洛(1926)在菲律宾,帕克和伯塔斯(1932)在斯里兰卡相继报道了此病。20世纪50年代前的一段时期,此病曾一度称为“东方病害”。迄今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产稻区,在欧洲、非洲和美洲等国家的主要稻区均有发生,以亚洲各稻区受害严重。在我国,水稻纹枯病发生普遍,南北稻区均有分布,以长江流域和南方稻区为害较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北方稻区纹枯病的发生趋势逐年上升。目前是我国水稻生产上发生面积最大、害最重的病害。

图片

水稻纹枯病在我国最早于1934年由魏景超报道。20世纪70年代,随着氮素化肥用量增加,加之矮秆、多蘗、密植的高产栽培,该病害趋势加重。1975年将纹枯病列为全国防治对象,为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当时发病面积占14.56%,至1983年上升到38.49%,迄今已上升到40%。植株发病后,轻者可造成叶鞘和叶片提早枯死,影响谷粒灌浆,形成大量秕谷,重者可使水稻不能正常抽穗,甚至整株腐烂枯死,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使水稻结实率下降,粒重减轻,秕谷增多。一般减产15%~20%,重病田可达60%~70%。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测报处的资料,我国近几年的年均发病面积为1500万~2000万hm2,估计每年损失稻谷约60亿kg,占水稻病虫害损失的40%~50%。由于该病发生面积广、流行频率高,有的年份引致的总损失甚至超过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成为水稻稳产高产的严重障碍。

图片



图片

二、症状

图片

水稻纹枯病从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分蘖盛期至穗期受害最重,主要侵染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染茎秆并蔓延至穗部。叶鞘发病,自近水面处叶鞘开始现水渍状、暗绿色斑点,逐渐扩展成云纹状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部枯白色,潮湿时呈深灰色,边缘褐色至暗褐色,严重时病斑会合成云纹状大斑块。重病叶鞘常引致其上部的叶片发黄枯死。病害严重时或植株倒伏情况下,叶片常常受害,病斑与叶鞘相似,常会合形成不规则形大病斑。严重时延及稻穗,穗颈、穗轴以至颖壳等部位呈污绿色湿润状病斑,后变褐色,结实不良,半穗甚至全穗枯死。阴雨潮湿时,病部长白色至淡灰色、蛛丝状霉状物,攀附于组织表面或相邻稻株之间,菌丝集结可形成白色绒球状菌丝团;最后形成暗褐色菜籽状菌核。严重时后期病斑表面及其附近还可产生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构成的子实层。

图片

生长后期叶鞘病斑状



图片

三、防治技术

图片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应采取以清除菌源为前提,合理施肥和科学管水为核心,选用抗(耐)病品种为重点,适时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策略。

1

农业防治

1>清除菌源

在春季秧田或本田翻耕灌水耙压时,多数菌核浮于水面,混杂在“浪渣”内,被风吹到田边或田角,可用细纱网或布网等工具打捞“浪渣”,并带出田外深埋或晒干后烧毁;防止病稻草和未腐熟病草还田,稻草垫栏的肥料须充分腐熟后施用;铲除田边杂草,及时拔除田中稗草。

2>加强肥水管理

根据水稻生育时期、气象条件、土壤性质等,合理排灌,以水控病,改变长期深灌造成的高湿环境。提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用水原则,分蘖末期以前应以浅水勤灌,结合适当排水露天;分蘗末期至拔节前适时晒田、后期干干湿湿管理,降低湿度,促进稻株健壮。有的地方提出的浅水分蘗,够苗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浅水养胎(指穗胎),湿润保穗,不过早断水,防止早衰”的原则较为实际。

同时应贯彻“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灵活追肥”的原则,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农家肥与化肥、长效肥与速效肥结合施用,忌偏施氮肥和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合理密植,改善群体通透性。

2

种植抗病品种

水稻品种间存在抗性差异,应种植抗病性或耐病性较好的品种。且应发掘抗病材料,培育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生态特性,在农艺性状相近的情况下,选择种植抗病性或耐病性较好的品种,如特青、博优湛19、中优早81、汕优63、汕优6号、汕优/CDR22、盐恢629、恢18、红团粒粳、红团粒籼、先锋1号、豫粳6号、辐龙香糯、冀粳14、花粳45、辽粳244、沈农43和盐粳456等。

3

化学防治

水稻分蘖末期为防治的关键期,丛发病率达5%或拔节至孕穗期丛发病率达10%~15%时,及时施药。水稻封行后至抽穗期间或发病初期,喷施井冈霉素(3%、4%、5%、10%水剂),每公顷用药150~185.5g(有效成分),对水750L喷雾或对水400L泼浇。或分蘖盛期至圆秆期,喷施甲基硫菌灵(50%、70%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药1050~1500(有效成分),对水喷雾2~3次。或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1次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40%悬浮剂),每公顷用药750~900g(有效成分),病情严重时间隔10~15d再喷1次;或30%稻丰灵水剂,每公顷用药3000-3750g,对水喷雾,同时可兼治水稻害虫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药1500~2250g,对水喷雾,还可兼治水稻中、后期叶黑粉病、粒黑粉病以及稻曲病等;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药3000~3750g,在防治适期喷雾,间隔7~10d,再施药1次,效果较好;或分蘖盛期至拔节期,用己唑醇(5%、10%、30%悬浮剂)喷雾,每公顷用药45~75g(有效成分)。近年生产上使用的新药剂有30%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爱苗)乳油、24%噻呋酰胺(满穗)悬浮剂等,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同时注重生物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施木霉菌、假单胞杄菌、芽孢杆菌B908、芽孢杆菌B916及NJ-18等生防药剂。喷雾时要使药液到达稻株下部,一般连续用药2~3次。


本文来源:《中国农作物病虫害》

文字与图片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 END -


出品:东风井关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西华县农机中心现场核验机具 推进农机补贴高效落实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东风井关
157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